心肺复苏术实验指导
心肺复苏术
【学时数】
1小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徒手开放起道的方法
2、掌握口对口人工呼吸
3、掌握心脏按压的方法
4、通过练习,进行操作考核,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方法。
【实验内容】
1、观看示范
2、现场心肺复苏术(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的原理
3、现场心肺复苏术的适应证
4、五阶段四步法的基本内容
【教学模型及仪器设备】
心肺复苏模拟人、纱块
【教学教案】
使用模型 成人心肺复苏训练模型
制造商 美国纳斯
产品型号 PP2300
教学手段 操作示范+辅导练习
授课对象 临床见实习生、住院医师
授课类型 实验课
产品操作说明
配制电子监测系统,帮助急救人员判断是否实行了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操作。
教学重点
1、心肺复苏操作规程
2、人工呼吸方法
3、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教学目的
1、掌握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操作技能
2、掌握Sellick手法
3、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能熟悉运用手动、半自动、自动的不同除颤方式
教学方法
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突出重点,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分解示范。
2、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练习,个别辅导,解答疑问。
临床技能实验室基础模型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边示范边讲解)
一、人工呼吸
徒手下进行的人工呼吸,或称口吹法人工呼吸(口对口或鼻人工呼吸),用于医院前或医院中第一抢救现场未作气管插管病人。这种紧急措施在手边没机械通气设备和氧气情况下是非常有用的抢救手段。操作要领如下:
1、将病人头部后仰,一手按住病人前额,另一手托颈部或托下颌使口轻度张开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2、吸气后,以口唇包紧病人的口部(在儿童,应将口鼻均包在内),将呼出气吹入。在成人吹气应稍大,儿童宜轻柔。
3、为避免吹气时,气体由鼻孔溢出,可用按病人前额的手捏住病人的鼻孔或用面颊紧贴病人的鼻孔。
4、吹气过程中应见到病人的胸廓抬高才算有效,此时,可停止吹气,放松鼻孔,任胸廓自然回缩成为呼气相。
5、待呼气完毕,即可按上述步骤重复。
注:根据在场抢救人员多少,又可将CPR分为单人CPR与双人CPR。当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俯下作口对口(鼻)人工呼吸2次(15:2)。每隔2-3分钟对病人作一次判断,包括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秒)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秒),如自主循环呼吸均已恢复,则需进入下一步抢救措施。而行双人法抢救时,一人负责维持呼吸道通畅,并作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的搏动。另一人则负责胸外心脏按压,一般两者的操作频率比为1:5。
二、胸外心脏按压
在胸外心脏按压(CPR)全过程中,循环的恢复是前提,呼吸的恢复是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才有脑复苏的可能。而胸外心脏按压术是紧急复苏过程中的第一步,操作要领如下:
1、合适的体位置病人于平卧位,躺在硬板或地上,去枕,并抬高下肢。
2、按压部位操作者跪在病人的胸侧,以示指和中指沿病人肋骨下缘移向中线摸到剑突,另一手摸清胸骨上缘,两处距离的中点以下即为按压部位。也可先摸到剑突,在其上两指定之上即为按压部位,以一手掌根部按在胸骨下1/2的中轴线上,另一手平行地叠压在该手手背上,两手手指伸直呈垂直状。
3、按压力度和频率上身前倾,两臂与前胸壁呈叨度角,利用上身的重量,通过两壁垂直地有节奏地下压及放松(两手勿离按压部位),按压、放松时间为1.5:1,按压幅度为4.0-5.0 cm,按压频率在成人为80-100次/min。在儿童可用单手按压。婴儿因心脏位置较高,胸廓小,可以两手抱胸,以两拇指尖按压胸骨中部。按压幅度在儿童为2.5-4.0 cm,婴儿为1-2 cm,频率为100-120次/min。
教学考核及评分标准
操作内容 | 操作步骤与方法 |
1、人工呼吸(50分) |
1、将病人头部后仰,一手按住病人前额,另一手托颈部或托下颌使口轻度张开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
2、胸外心脏按压(50分) |
1、合适的体位置病人于平卧位,躺在硬板或地上,去枕,并抬高下肢。 |
注:以上操作都需边操作边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