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穿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适应症
①血液病、神经母细胞瘤。
②脂质代谢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
③骨髓培养。

禁忌症    局部感染、严重出凝血障碍、衰竭。

术前准备

1.向患者介绍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2.器械及药品:无菌骨髓穿刺包及手套,推片、玻片、培养基,1~2%普鲁卡因(皮试)或2%利多卡因。

穿刺部位因年龄及病情而异
   ㈠胫骨穿刺两岁以下,可感染
  ㈡脊突穿刺较大儿童,损伤脊髓
  ㈢髂前上棘穿刺年长儿
  ㈣髂后上棘穿刺
  ㈤胸骨穿刺

髂后上棘穿刺
 髂后上棘易固定,安全,骨髓丰富,取材优于髂前上棘。
操作步骤:
①患儿俯卧位或侧卧位,助手固定下肢及躯干。
②术者站于同侧,常规消毒。
③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部位。触摸为棱状边缘。固定皮肤,垂直刺入,进骨髓腔抽吸骨髓,成功率较髂前上棘高。

胸骨穿刺
操作步骤:
①患儿取仰卧位,两臂束与身旁或屈曲上举置于头两侧,较小患儿由他人帮助,可用枕头垫起肩部,使之下颌上抬,充分暴露胸骨。
②术者站在患儿右侧,选取胸骨正中线胸骨角上下0.5cm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然后检查5ml一次性注射器密闭良好后,不用局麻。
胸骨穿刺
③左手拇、食指在穿刺部位周围固定皮肤,右手呈握笔状持针,针尖斜面向下,针头与胸骨柄成45°~60°斜角,向患儿头部方向斜向刺入约0.2~0.5cm,进入骨髓腔时有明显落空感,立即抽取骨髓液,至注射器乳头充满后(约0.1~0.2ml),拔出针头,并迅速将穿刺针内的骨髓液推置载片上,由助手或化验人员推玻片后送检。
④穿刺点针眼用3%碘酒烧灼,无菌纱布局部贴敷,压迫3~5min以防出血,如有出血倾向性疾病者,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

注意事项:
穿刺时选用较短针头(7号),用力要稳,钉住骨质后慢慢进针,严防穿通胸骨。不要旋转进针,以免针孔被组织碎片堵塞致穿刺失败。

吸骨髓时用力适中,以减轻局部疼痛。

皮下气肿者禁做或慎做。
骨髓穿刺
穿刺部位
进针、拔出穿刺针
骨髓量 常规:0.1-0.3ml ,培养: 2ml
骨髓涂片
术后注意加压 有出血倾向者慎重操作,术后按压时间应延长;血友病患者禁忌操作;局部皮肤有感者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