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术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腹腔穿刺术(abdominocentesis)是用穿刺针经腹壁刺入腹膜腔的一种诊疗技术。

  【学习目的】

  1. 掌握腹腔穿刺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2. 熟悉腹腔穿刺术的术前准备;

  3. 掌握腹腔穿刺术的操作要点;

  4. 掌握腹腔穿刺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适应证】

  1. 抽液作化验及病理检查,以确定腹腔积液的性质及病原,协助诊断;

  2. 大量腹水时放液以减轻压迫症状;

  3. 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4. 腹腔内注射药物;

  5. 进行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无积液、积脓、积血。

  【禁忌证】

  1. 严重肠胀气;

  2. 腹腔慢性炎症广泛粘连;

  3. 妊娠后期;

  4. 有肝性脑病倾向者,不宜放腹水;

  5. 疑有卵巢囊肿、多房性肝包虫病;

  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7. 躁动不能合作者。

  【器械准备】

  腹腔穿刺模型、腹腔穿刺包(包括消毒孔巾、带胶皮管的腹穿针、17~18号长针头1枚、消毒纱布、标本容器等)、无菌手套2副、弯盘1个、局麻药(利多卡因100mg)一支、5ml和50ml注射器各1支、消毒液(碘伏)1瓶、砂轮1枚、油性画线笔1支、棉签1包、胶布1卷、痰盂1只、腹带(需大量放腹水者)1张。

  【术前准备】

  1. 了解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腹围、脉搏、血压、腹部体征等。如仅少量积液,尤其是有包裹性分隔时,必须在B超定位后或B超引导下穿刺。

  2. 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详细说明腹腔穿刺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 穿刺前嘱患者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4. 核查器械准备是否齐全。

  5. 术者及助手常规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

  【操作步骤】

  1. 体位:患者取坐位、半卧位或侧卧位,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

fqcc1fqcc2

图2-1-8腹腔穿刺点及其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fqcc3

 图2-1-9腹腔穿刺仿真标准化病人

  2. 穿刺部位:①脐与髂前上棘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下动脉,通常选择左侧穿刺点;②侧卧位可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界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③坐位可取脐与耻骨连线中点上方1cm、偏左或偏右1~1.5cm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图2-1-8);④少量腹水进行诊断性穿刺时,穿刺前宜令患者先侧卧于拟穿刺侧3~5分钟,如在B超引导下穿刺则更准确。

  3. 消毒:用碘伏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解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消毒孔巾。

  4. 局部麻醉:持5ml注射器抽取利多卡因100mg(Lidocaine)5ml,针(针尖斜面向上)从穿刺点斜刺入皮内,注射至形成橘皮样隆起的皮丘(5mm),然后向下斜行逐渐深入,先回抽无回血后注药,以免误注入血管内,直至进入腹腔,当针尖有落空感时为止,判断皮肤至腹腔的距离。

  5. 诊断性腹腔穿刺时,术者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并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接有17~18号长针头的20ml注射器经穿刺点自上向下斜行刺入,穿刺针进入皮下后,把空针抽成负压再进针,当针尖有落空感时,表明已进入腹腔,抽液送检。腹腔穿刺也可在腹腔穿刺仿真标准化病人上进行操作训练(图2-1-9)。

  6. 腹腔内积液不多,穿刺不成功时,为明确诊断,可行诊断性腹腔灌洗。采用与诊断性腹腔穿刺相同的穿刺方法,把有侧孔的塑料管置入腹腔,塑料管尾端连接一盛有500~1000ml无菌生理盐水的输液瓶,倒挂输液瓶,使生理盐水缓缓流入腹腔,当液体流完或病人感觉腹胀时,把瓶放正,转至床下,使腹内灌洗液借虹吸作用流回输液瓶中。灌洗后取瓶中液体作检验。

  7. 大量放液时,可用8号或9号针头,针座接一胶皮管,用血管钳夹闭胶皮管,从穿刺点自上向下斜行刺入,进入腹腔后,腹水自然流出,以输液夹夹持胶皮管,调节放液速度。腹水放出后应计量,随着腹水的流出,将腹带自上而下逐渐束紧,以防腹压骤降而发生虚脱或休克。抽液后先夹闭胶皮管,再拔针。

  8. 术毕拔针,按压针孔,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术后处理】

  1. 嘱患者卧床休息2~4小时,观察4~8小时,注意患者术后反应及有无并发症。

  2. 整理用物,医疗垃圾分类处置,标本及时送检,并作详细穿刺记录。

  【注意事项】

  1. 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2. 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大量放腹水后,可导致患者水盐代谢失衡,血浆蛋白丢失,甚至发生虚脱、休克、肝性脑病等。如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心悸、气短、恶心等,应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3. 放腹水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如放液超过3000ml,则可能诱发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甚至血压下降。但在维持输入大量白蛋白的基础上,可视病情大量放液。

fqccc4

图2-1-10 腹腔穿刺迷路穿刺法

  4. 腹水量多者,用迷路穿刺法,使针孔不在从皮肤到腹壁层的一条直线上,以防拔针后腹水自穿刺点漏出(图2-1-10)。术后按压1~2分钟。如拔针后仍有腹水自穿刺点漏出,可用蝶形胶布或火棉胶粘贴。

  5. 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变换体位。

  6. 放腹水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7. 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针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继续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