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线与拆线
手术中凡结扎后均需要剪线,助手必须掌握正确的剪线方法,以便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缝合的切口一旦愈合,则需要拆线,以撤除异物并保证切口更完美的愈合。
【学习目的】
掌握剪线与拆线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1、观看临床教学视频。
2、模拟临床剪线与拆线场景,由教师在模拟人或缝合模型上进行讲解及示范,注意突出无菌原则。
3、临床实践观摩。
一、剪线技术
【适应证】
所有结扎血管和缝合组织后结扎线头均应剪断。
【禁忌证】
牵引用的结扎线或缝合线,临时用的标志线。
【物品准备】
线剪、碘伏消毒液、换药碗、镊、棉球等。
【操作步骤】
1.提线方法:完成打结后,将双线合拢提起偏向一侧,以免妨碍剪线者的视线。
2.剪线方法:剪线者用“靠、滑、斜、剪”4个动作剪线,先手心朝下,微张开剪尖,以一侧剪刀紧靠提起的线,向下滑至线结处,再将剪刀倾斜将线剪断,倾斜的角度取决于需要留下线头的长短。
3.体内线头长度:一般情况下,丝线留1~2 mm,尼龙线、羊肠线留3~4 mm,不锈钢丝留5~6 mm,并将钢丝两断端拧紧。
4.体外线头长度:皮肤缝线的线头可留0.5~1 cm,便于拆线。
【注意事项】
1.线头长短要合适,过短容易使线结滑脱,过长则残留异物过多。在不引起线结松脱的情况下,线头越短越好。
2.正确掌握手术剪的握持方法(图2-105)。

3.剪线、解剖、剪切组织时,均利用剪刀头部进行,不要张口过大或用刀刃后端剪割,既操作不便,又易损伤邻近组织。
4.剪线时张开剪刀头沿缝线下移到线结处,并根据需留线头的长度将剪刀倾斜一定角度再剪断缝线;倾斜的角度越大,所留的线头越长。
5.剪线时根据方便和不妨碍视野的原则,最好掌心朝上,也可掌心朝下;必要时可用左手托住剪柄,以保证剪线动作更为准确和右手剪切时不致抖动。特殊情况下也可用左手剪线(图2-106)。

二、拆线技术
【适应证】
1.无菌手术切口,局部及前身无异常表现,已到拆线时间,切口愈合良好者。
2.伤口术后有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
【禁忌证】
1.手术切口未到拆线时间者。
2.手术切口已到拆线时间,但愈合不良者。
【物品准备】
无菌换药包一个,其中有镊子两把,拆线剪刀一把及无菌敷料、碘伏、胶布等。
【操作步骤】
1.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六步洗手法洗手。
2.消毒皮肤:用碘伏等消毒皮肤。
3.拆线方法:用镊子提起缝线的线头,使埋于皮肤的缝线露出少许,用线剪将露出部剪断,拉出缝线(图2-107)。


4.拆完全部缝线后,用碘伏再消毒一次,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拆线时间:头、面、颈部伤口: 4~5 天;下腹部、会阴部伤口:5~6 天;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的伤口:7~9 天;四肢伤口:10~12 天;减张伤口:14 天拆线。
2.拆线时的剪线部不应在缝合线的中间或线结的对侧,而应在缝合线靠近皮肤处,否则拉出线头时势必将暴露在皮肤外,已被污染的部分缝合线拉过皮下,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
3.拆线时最好用剪尖剪断缝合线,可避免过分牵引缝合线而导致局部疼痛和移动缝线致局部感染。
4.拆线后1~2 天应观察伤口情况,注意有无伤口裂开。如有伤口愈合不良或裂开时,可用蝶形胶布或创可贴牵拉和保护伤口直至伤口愈合(图2-108)。

  5.延迟拆线的情况有:
  (1)严重贫血、消瘦、恶病质者。
  (2)严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尚未纠正者。
  (3)老年体弱及婴幼儿伤口愈合不良者。
  (4)咳嗽没有控制时,胸、腹部切口应延迟拆线。
  (5)切口局部水肿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