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产前检查实验指导
孕妇产前检查
【学时数】
2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产前检查的意义:定期监测孕期母儿情况,及早识别异常现象,并可尽早予以纠正,使母儿所受影响至最少,保证妊娠及分娩平安度过,维护胎婴儿健康。
2、掌握产前检查的时间、首次产前检查项目包括的具体内容(详细询问病史、全身检查、产科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复诊产前检查的内容。
3、熟练掌握产科检查的具体内容:腹部视诊、腹部四步触诊法、宫高及腹围测量、胎心听诊、骨盆外测量。
4、了解自我胎动监测的方法、产前常规B超检查的时间。
5、通过实体操作,进行评测。
【实验内容】
首次产科检查步骤:观看教师示范(腹部视诊、腹部四步触诊法、宫高及腹围测量、胎心听诊、骨盆外测量。)
实体练习
书写实验报告:观看教师示范绘制妊娠图
绘制实验报告
【教学模型及仪器设备】
血压计、听诊器、胎心多谱勒仪、骨盆测量器、石蜡油、孕妇腹部触真模型、女性骨盆及胎头模型
【教学教案】
使用模型 孕妇腹部触诊模型
制造商 日本高妍
产品型号 LM043
教学手段 操作示范+辅导练习
授课对象 临床见实习生住院医师
授课类型 实验课
产品操作说明
1、模型皮肤收在盒中,可以装到模型上,也可以从两边取下。装上皮肤时,尽量仔细使皮肤紧贴模型。
2、体内胎儿的位置方向是可以随意变换的。充气管道是通过模型内部槽嵌入的。空气由充气泵打入羊膜。松开橡皮阀。空气太多会使羊膜爆坏。两快充气垫,一大一小放到模型内合适位置。
3、用AC连接器供电。
4、当电源接好后,就可以模拟模型体内胎儿心率,心音大小和速率可以控制。可以用听诊器听到
5、打开扬声器开关,也可以听到心率
6、用完后,关掉电源
教学步骤
教学主要内容 | 时间安排 |
1、引言 | 5 min |
2、产前检查基本步骤 | 15 min |
3、四步触诊、骨盆外测量、胎心监护的基本操作规程 | 25 min |
4、分组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解答疑问 | 30 min |
5、小结 | 5 min |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基本掌握产前检查四步触诊法
2、骨盆外测量与胎心监护的操作规程
教学目的
1、了解产前检查的意义:定期监测孕期母儿情况,及早识别异常现象,并可尽早予以纠正,使母儿所受影响至最少,保证妊娠及分娩平安度过,维护胎婴儿健康。
2、掌握产前检查的时间、首次产前检查项目包括的具体内容(详细询问病史、全身检查、产科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复诊产前检查的内容。
3、熟练掌握产科检查的具体内容:腹部视诊、腹部四步触诊法、宫高及腹围测量、胎心听诊、骨盆外测量。
4、了解自我胎动监测的方法、产前常规B超检查的时间。
5、通过实体操作,进行评测。
教学方法
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突出重点,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分解示范。
2、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练习,个别辅导,解答疑问。
临床技能实验室基础模型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边示范边讲解)
一、四步触诊法
孕妇排空膀胱,取仰卧位,两腿曲蹬于床上;检查者位于患者右侧,按四步触诊法进行检查:
第一步:先用手确定宫底高度,并估计妊娠周数与胎儿大小是否相符。然后两手指交替轻推,判断宫底的胎儿部分,如为圆而硬,并有浮球感为胎儿头部,如为不规则的宽而软者为胎臀,如在宫底未触及大的部分,应注意是否为横产式。
第二步:检查者双手置于孕腹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按,两手交替进行检查,判断胎儿背和肢体的方向,宽平侧为胎背,另一侧凹凸不平的为胎儿肢体。宫高:孕妇仰卧位,塑料软尺测量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子宫底的距离。
第三步:检查者右手在耻骨联合上方推动胎儿的先露部分左右移动,进一步证实胎头或胎臀,并确定先露是否固定或衔接。
第四步:检查者两手置于先露部的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证实胎头或胎臀,并确定先露是否固定或衔接。
二、胎心音听诊
胎心于胎背侧的孕妇腹部可清晰听到。头先露时胎心于脐下左、右两侧;臀先露于脐上左、右两侧;肩先露于脐周闻及。
三、骨盆外测量
髂前上棘间径:孕妇仰卧位,两腿伸直,测量两髂前上棘间的距离。正常值23-26 cm。
髂嵴间径:孕妇仰卧位,两腿伸直,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的距离。正常值25-28 cm。
骶耻外径:取左侧卧,左腿屈曲,右腿伸直,测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18-20 cm。
坐骨结节间径:仰卧两腿向腹部弯曲,双手抱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8.5-9.5 cm。
出口后矢状径:坐骨结节间径<8 cm者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以汤母出口测量器置于坐骨结节间径,其测量杆一端位于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另一端放在骶骨尖,于测量器刻度上即可得出出口后矢状径,正常值8-9 cm。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之和>15 cm表示出口无狭窄。
教学考核及评分标准
操作内容 | 操作步骤与方法 | 评分内容 |
四步触诊法(45分) |
孕妇排空膀胱,取仰卧位,两腿曲蹬于床上;检查者位于患者右侧,进行检查。 第一步:先用手确定宫底高度,并估计妊娠周数与胎儿大小是否相符。然后两手指交替轻推,判断宫底的胎儿部分。 第二步:检查者双手置于孕腹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按,两手交替进行检查,判断胎儿背和肢体的方向。 第三步:检查者右手在耻骨联合上方推动胎儿的先露部分左右移动,进一步证实胎头或胎臀,并确定先露是否固定或衔接。 第四步:检查者两手置于先露部的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证实胎头或胎臀,并确定先露是否固定或衔接。 |
1、孕妇体位(5分) 2、第一步手法(10分) 3、第二步手法(10分) 4、第三步手法(10分) 5、第四步手法(10分) |
胎心音听诊(20分) |
胎心于胎背侧的孕妇腹部可清晰听到。头先露时胎心于脐下左、右两侧;臀先露于脐上左、右两侧;肩先露于脐周闻及。 |
1.听诊部位(10分) 2.判断胎位(10分) |
骨盆外测量(35分) |
1、髂前上棘间径:孕妇仰卧位,两腿伸直,测量两髂前上棘间的距离。 2、髂嵴间径:孕妇仰卧位,两腿伸直,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的距离。 3、骶耻外径:取左侧卧,左腿屈曲,右腿伸直,测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上缘中点的距离。 4、坐骨结节间径:仰卧两腿向腹部弯曲,双手抱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 5、出口后矢状径:坐骨结节间径<8CM者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以出口测量器置于坐骨结节间径,其测量杆一端位于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另一端放在骶骨尖,于测量器刻度上即可得出出口后矢状径。 |
1.髂前上棘间径(7分) 2.髂嵴间径(7分) 3.骶耻外径(7分) 4.坐骨结节间径(7分) 5.出口后矢状径(7分) |
注:以上操作都需边操作边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