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颤术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学习目的】
  1、掌握除颤器的使用及其适应症;
  2、掌握非同步电除颤的注意事项;
  3、了解同步电除颤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适应证】
  心室扑动与颤动。
 
【器材准备】
  综合模拟人、除颤器、导电糊、生命体征监测仪、纱布

【教学方法】
  1、观看多媒体教学视频。
  2、模拟临床除颤场景,在模拟人身上进行除颤的讲解与示范,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示范,突出重点。
  3、学生分组在模拟人上进行除颤训练,教师从旁指导。
  4、临床实践观摩。

【术前准备】
  1、着装整洁。
  2、洗手、戴口罩。
  3、用物准备:导电糊或盐水纱布、电极片、弯盘、除颤器、记录单、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如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用品、血压和心电监测设备,及配有常规抢救药品的抢救车等。

【操作步骤】
  1、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充足,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同步性能是否正常。
  2、病人平卧于木板床上,开放静脉通道,充分暴露胸壁。
  3、术前常规作心电图。完成心电记录后把导联线从心电图机上解除,以免电击损坏心电图机。
  4、连接除颤器导线,接通电源,检查非同步性能。
  5、按要求放置电极板。一块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10 cm。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压(5 kg),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电极处安放的皮肤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肤灼伤。消瘦而肋间隙明显凹陷而致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者宜用盐水纱布,并可多用几层,可改善皮肤与电极的接触(图2-2-23和图2-2-24)。 
  6、选择电能剂量,充电。不同的波形对能量的需求有所不同,单相波形电除颤:首次电击能量200 J,第二次200~300 J,第三次360 J。双相波电除颤:早期临床试验表明,使用150 J即可有效终止院前发生的室颤。低能量的双相波电除颤有效,而且终止室颤的效果与高能量单相波除颤相似或更有效。所有人员不得接触病人、病床以及与病人相连接的仪器设备以免触电(图2-2-23和图2-2-24)。
  7、放电。电击后5秒钟心电图显示心搏恢复或非室颤无电活动均可视为电除颤成功。

dccs001

图2-2-23  交互式急救模拟系统

dccs002

图2-2-24   ECS综合模拟人

【术后处理】
  1、监测心电、血压、呼吸和意识等,注意心律失常、低血压、急性肺水肿、栓塞、心肌损伤等并发症,一般需持续1天。
  2、整理床单、用物归位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