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心肺复苏术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学习目的】

  1.掌握心肺复苏的概念及原则;

  2.掌握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及心肺复苏术的方法、步骤、效果判断;

  3.掌握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4.熟悉后续生命支持、脑复苏。

【适应证】

  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和/或呼吸骤停。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症。

【教学方法】

  1.观看多媒体教学视频。

  2.模拟心肺复苏急救场景,引用心肺复苏模型或急救人、综合模拟人模型,由教师进行讲解与示范,由浅入深,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分解示范。

  3.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心肺复苏的程序练习,教师从旁指导。

  4.临床实践观摩。

【器械准备】

  心肺复苏模型人、生命体征监测仪、面罩、呼吸球囊、无菌纱布。

【操作步骤】

  1.证实被施救者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其主要特征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股动脉、颈动脉搏动触不到;心音消失;发绀(图1)。

  2.体位:将被施救者去枕平卧,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其背后垫一块硬板(图2)。

  3.保持呼吸道通畅:先检查呼吸道情况(图3),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及异物,有假牙托者应取出。仰额举颌法开放气道,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颌),将颏部向前抬起,拉开颈部(图4)。

xffss001

图1 评估患者意识

xffss002

图2 寻求救援,摆放体位

xffss003

图3 检查患者呼吸

  4.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1)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图5)的情况下进行。操作者用左手按压病人前额,用拇指和示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另一只手示指和中指抬起病人的下颌,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为止;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廓回复,并有气流从病人口内排出,吹气频率为12~20次/分,但应与心脏按压呈比例(图6)。单人操作时心脏按压15次,吹气2次(15:2)。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吹气量过大会引起肺泡破裂。

xffss004

图4 保持呼吸道通畅

xffss005

图5 检查颈动脉搏动

xffss006

图6 进行人工呼吸

  (2)胸外心脏按压:在人工呼吸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

  (i)按压部位在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处,或剑突上4~5 cm处(图7)。

xffss007

图7 确定正确的按压位置

  (ii)按压方法: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 cm(5~13岁3 cm,婴幼儿2 cm);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及向上放松是时间比为1:1。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个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必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按压频率为100次/分为佳(图8和图9)。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但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

xffss008

图8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xffss009

图9 体外心脏按压的正确姿势

  (3)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60 mmHg。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润。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④吹气时可听到肺泡呼吸音或有自主呼吸,呼吸改善。⑤意识逐渐恢复,昏迷变浅,可出现反射和挣扎。⑥尿量增加。

  (4)目前用于心肺复苏教学或培训的模型有全功能急救人模型(图10)、Brad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图11)和ECS综合模拟人(图12)等。

xffss010 resize

图10 全功能急救人模型

xffss011 resize

图11 Brad心肺复苏训练模型

xffss012 resize

图12 ECS综合模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