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昆虫不育技术控制媒介伊蚊种群研讨会” 在中山大学召开
2019年5月6日-10日,为期5天的“应用昆虫不育技术控制媒介伊蚊种群研讨会 ”(Managing and Controlling Aedes Vector Populations Using the Sterile Insect Technique)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召开 。该会议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组织主办,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广东省媒介生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寄生虫学会联合承办。
此次会议 的主题是:1.昆虫不育技术(Sterile Insect Technique)在伊蚊控制上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2.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技术合作项目(Technical cooperation programme,以下简称TC项目)成员国代表汇报2018年应用昆虫不育技术在伊蚊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2019年研究计划。
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教授主持了开幕仪式。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院长周家国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辞。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Jérémy Bouyer和Syahril SYAHRIL分别对TC项目进行介绍,并阐述了会议的目标和宗旨。
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教授做了大会报告,介绍了中国SIT/IIT昆虫不育技术控制伊蚊和阻断蚊媒病传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会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所有TC项目成员国代表介绍了各自国家的登革热流行现状及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情况,分享TC项目在各自国家的进展以及2019年的研究计划 。
会议期间,全体会议代表参观了位于广州科学城的蚊虫大规模生产工厂和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的沃尔巴克雄蚊现场释放点。通过现场调研,各国专家代表对中国SIT/IIT昆虫不育技术控蚊新策略的成功应用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此次会议基于联合国协调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国际组织间在昆虫不育技术、新型蚊媒控制策略等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中国及全球的蚊媒病控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国际原子能机构TC项目简介:
TC项目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欧洲以及拉丁美洲四个地理区域开展。中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是TC项目RAS5082的成员国。TC项目RAS5082致力于安全、和平应用核能实现昆虫不育技术以控制媒介伊蚊,目前已有完整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研发昆虫不育技术(Sterile Insect Technique, SIT),包括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技术应用于蚊媒病的控制,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这是人类在抗击蚊媒病战役中的胜利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