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中山医,等你一起来!
中山医学院2025年诚邀您同行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最早可追溯至1835年在广州建立的博济医院和1866年建成的中国境内第一所西医学府——博济医学堂,孙中山先生于1886年在此习医。
从1866年至今,数百载征程中,一代代名家大师栉风沐雨、率先重范,共同铸就了中山医“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身医心”的大医济世精神,形成了“三基三严三早”的优良教学传统和“基础厚、能力强、后劲足”的人才培养特色。如今,中山医学院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双双进入“双一流”学科建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法医学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发展、培养拔尖人才,中山医学院将勇立潮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为了广泛汇集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团体以及校友和校友单位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促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改善现有办学条件、推动医学学科建设,特设立“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发展基金”。
中山医学院发展基金
汇八方涓流、襄教育伟业、育国之栋梁。中山医学院发展基金自2023年成立以来,获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澳门霍英东基金会、中山医澳门校友会、广州市赛普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热心企业与团体,毕泽翔、邱文奎、刘婉莉等社会热心人士,徐建平、张清学、朱辉吴文蕾伉俪、李天石等热心校友捐赠,募得资金主要用于中山医学院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与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社会服务、党建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办公条件和校园环境改善、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职工等符合学院发展需要的事项,旨在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持。在此,我们诚挚呼吁社会各界——如果您愿意支持中山医学院未来发展,参与到助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上来,我们将不胜感激。
捐赠方式
所有捐款均以自愿为原则,爱心不分大小。
1、通过微信扫码随时随心意捐赠;
2、大额捐赠或专项捐赠,请联系工作人员,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办理。
银行转账汇款时,请务必备注捐赠项目“捐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发展基金**项目”。
户名:广东省中山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英文名: Sun Yat-sen Univers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Foundation ( Guangdong )
开户行(人民币户):中国农业银行广州中山大学支行
Swift Bank Code :ABOCCNBJ190
账号:44051501040000080
3、根据中山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管理要求,单笔转账不足5万的,捐赠后签订《捐赠函》;单笔转账5万元及以上的,需办理捐赠协议签订手续。如有冠名意向的,可在发展基金下设专项落实。
鸣谢规则
1、所有捐赠都由中山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开具广东省公益事业捐赠统一票据(电子);单位/个人可凭票据依法享受国家相应的捐赠税收抵扣优惠政策(详情拨打广东省地税服务热线12366咨询)。
2、微信扫码捐赠后,系统将自动生成捐赠电子证书,手机上可自行下载;捐赠电子票据后续将通过短信发至预留的手机号。
3、一次性捐赠,以个人名义捐赠金额达到5000元及以上,集体名义捐赠金额达到10万元及以上,企业名义捐赠金额达到20万元及以上的实名捐赠个人/集体/企业将列入《中山医学院年鉴》捐赠荣誉版块,芳名永存。
4、一次性捐赠,以个人名义捐赠金额达到2万元及以上,集体名义捐赠金额达到10万元及以上,企业名义捐赠金额达到50万元及以上的实名捐赠个人/集体/企业将列入学院捐赠墙,芳名永存。(一期共292个席位)
您的每一项捐款都是助力中山医学院长足发展的善举,您的每一次鼎力相助都是“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身医心”的中山医精神再现,您的每一笔慷慨解囊都是助推全院师生前进发展的动力。所有捐款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在各级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管理与使用。
2025年专项捐赠项目简介
一、定额捐赠
心系中山医,水汇成江河。学院特别设置100元、159元、186.6元、520元、1866元五个定额捐赠金额,方便您选择(您也可自行设置特定的捐赠金额),捐赠者可获学院文创一份。(仅限现场捐赠领取,领取地址: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红楼后座215;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二、学生发展专项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才。为贯彻落实“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医学生育人工作,学院诚邀社会各届以设立奖学金、助学金、资助经费等方式支持医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发展专项捐赠项目,下设“医览世界”专项、“医路求索”专项、“医跃青春”专项和“医韵华章”专项四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18.66万认捐金额,接收一次性捐赠或定额随意捐,捐赠达到一定金额,可协商冠名。
(一)“医览世界”专项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对外交流提升工作,与多家港澳及海外高水平医学院校建立深厚合作关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医学院校短期(10天内)学习交流活动,促成双方院系医学生的互访互学、互助互爱。“医览世界”专项奖学金,将对出访交流学习的中山医学子予以赞助或奖励。
·已有成果展示:澳门珠海骨干培训
学院组织40余名学生骨干赴澳门与珠海开展骨干培训。 在澳门镜湖医院,同学们追寻中山医学院老院长柯麟医生的足迹,学习他“大医精诚”的精神与坚定的革命信念;在珠海海洋科普中心和“中山大学”号科考船上,同学们见证深海探索的磅礴,聆听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
图:学院带领学生探访澳门镜湖医院、中山大学号科考船
(二)“医路求索”专项
学院倡导学生早接触科研、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社会。我院学子参加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创纪录斩获五次特等奖;参加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共获金奖31项。“医路求索”专项奖学金,将对荣获全国重点大赛金奖的同学予以奖励。
图:中山医学子积极参与医学技能赛事
·已有成果展示:“逸仙缘”生理奖学金
该专项由朱辉校友在2023年捐赠成立。2024年,首次评选出生理学相关课程学习成绩优异的四位同学获得“逸仙缘”生理学奖学金,每人奖励5000元整,极大地激励同学们对生理学的学习热情。
图:2024年校友大会邀请朱辉校友亲自颁发“逸仙缘生理奖学金”
·已有成果展示:“逸仙缘”登峰项目
该专项由朱辉、吴文蕾校友伉俪在2024年捐赠成立。在其资助下,我院首次组织学生参与“中国生理学知识竞赛”。生理教研室十分重视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积极主动在不同场合动员同学参赛,我院共计322人报名参赛。寒假期间,生理教研室在线上对同学们开展针对性辅导,共计四支代表队12人进入决赛。
第十届中国生理学知识竞赛决赛当天,我院谈智副教授和卢广副教授作为指导老师领队,生理学国家名师王庭槐教授、王淑珍副院长亲临比赛现场。经过激烈角逐,四支队伍凭借卓越表现斩获本科赛道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创下我校在该赛事中的最佳战绩!
图:学院带领学生参与第十届中国生理学知识竞赛斩获佳绩
(三)“医跃青春”专项
为贯彻落实体育强院的育人理念,学院通过举办院运会、积极参加校运会、支持学生加入学校体育运动队等方式,引导学生走向操场、强健体魄。2024年度我院以团体积分第一名的佳绩,一举斩获“逸仙杯”学生体育赛事团体总分一等奖!其中,女排连续6年蝉联全校冠军;男排荣获北校园冠军、总决赛第四名;足球队荣获全校冠军;乒乓球队荣获北校园冠军、总决赛亚军;男篮荣获北校园冠军、总决赛季军;女篮荣获北校园亚军、总决赛季军;羽毛球队荣获团体赛亚军;武术荣获全校团体积分第一名;龙舟荣获总决赛混合队亚军、女队亚军、男队第四名;游泳队荣获总决赛男子50米仰泳冠军、男子100米蛙泳亚军、4*50米自由泳接力季军等多项荣誉。“医跃青春”专项奖励金,将对在校级以上体育赛事中荣获前六名的同学,以及在校级以上集体项目荣获前三名的同学予以奖励。
图:我院在2024年度“逸仙杯”学生体育赛事中团体总积分排名第一
(四)“医韵华章”专项
学院实施“以美育人”浸润工程,积极组织新年晚会、红色粤剧、手绘大赛、辩论赛等文化艺术活动,2023-2025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山大学合唱比赛特等奖,营造“以美化人、以美育人”的浓厚氛围。 “医韵华章”专项奖励金,将对校级以上文化艺术比赛中荣获前三名的个人和集体予以奖励。
图:我院2023-2025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山大学合唱比赛特等奖
三、柯麟书苑建设专项
北校园“一站式学生社区”——柯麟书苑,配备有阅读空间、德艺空间、党团活动空间、学术学业空间等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空间场域,旨在为北校师生提供党团建设、学术研讨、师生交流、休闲阅读等多元化场地服务。
图:柯麟书苑社区现状图及分布图
目前,学院计划在柯麟书苑增设开放式健身区(如跑步机等)及朗读亭。运动区域将为同学们提供锻炼身体、释放压力的场所;朗读亭则将成为同学们朗读背诵、分享感悟的静谧空间。
图:柯麟书苑1楼外部空间展示图(拟放置区域)
该项目接受一次性捐赠或定额随意捐,一次性捐赠1万元人民币及以上者,可于运动器械或朗读亭上镶嵌捐赠铭牌。
图:拟增设运动器材与朗读亭示意图(图源网络)
如有疑问,请联系:朱老师、关老师
通讯地址: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大学北校园中山医学院党政办(红楼后座306)、校友中心(红楼后座215)
联系电话:020-87334843、020-8733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