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我院王庭槐、高国全等教授担任教育部“101计划”核心教材主编

发布人:张玉琦

       7月12日,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牵头召开的教育部基础医学“101计划”核心教材主编人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正式确定了“101计划”5大核心课程群,合计14种核心教材的目录及主编、副主编人名单,部署了后续教材建设任务及要求。

       我院王庭槐教授获聘《人体形态与功能》核心教材中《循环系统》分册教材第一主编;高国全教授获聘《医学分子细胞遗传基础》核心教材的第二主编;中大医科谭红梅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韩安家教授分别获评其它核心教材的第一副主编(见下表1及下图1)。大会还为全体主编及副主编颁发了聘书(见下图2),自此表明我校医科的教材建设工作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基础医学的发展即将迎来新的开端与格局

表1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等医科教师担任教育部101计划核心课程对应系列教材主编、副主编等职务等情况
图1 医科教师参加教育部基础医学“101计划”核心教材主编人会议合影
图2 我院国家级教学名师王庭槐教授受邀担任“101计划”核心教材主编

       自教育部在高校实施“拔尖计划”、“强基计划”等重点项目以来,2021年末又在北京大学启动实施了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即“101计划”。按照教育部最新工作部署和要求,基础医学学科“101 计划”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是打造国际一流的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项目以及核心优质师资团队。基础医学“101 计划” 目前由北京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全国11 所获批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基地的参与高校经过多番共同讨论,研讨会进一步推进核心课程、核心教材建设任务,建设总的原则及理念是立德树人,突出融合,加强创新,打造一流的课程和教材,目前已确定了组织构架及项目队伍,确认专家组成员名单。

       基础医学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还需进一步推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领域的教材建设,尽快建设一批“四新”、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紧缺专业等方面的急需教材,一边传承并修订医科经典权威性教材,推进“101计划系列教材建设,以传统纸质版教材为主,适应向新形态教材、数字教材建设领域拓展,推动数字化课程,教材一体化,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探索在行业专家指导下的新形态教材,通过各种机制聚拢一批新人才如有影响力的院士、杰出青年等高科技领军人才承担教材主编,鼓励高层次人才以及资深教授承担教材编写、审查、研究等工作,不断改进完善教材质量评价标准,引入优秀教材发挥教材示范作用,以符合需求、丰富载体、吸引人才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全面调动教材编写积极性。教育部基础医学“101计划”核心课程和教材的建设将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拔尖人才课程体系即“基础医学+X”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为基本框架,该课程体系打破以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依据各学科特点进行整合和融合,构建以课程群整合器官系统,并将理工信纳入的跨学科整合课程体系。

       与医科传统规划教材的编写范式相比,此次教材编写既要覆盖各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交叉融合理念,也要体现基础医学人才能力提升和创新精神,还要融入思政元素,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以及基础医学其他相关学科内容的沟通。我校几位医科老师表示要遵照本次教材编写大会精神,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好相关核心教材的编写定稿,履行好基础医学“101计划”光荣使命。

 

(供稿:中山医学院本科教学办 许志威,初审:张玉琦,审核:王淑珍,审核发布: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