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信文君教授团队在物质依赖的脑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发布人:张玉琦

       吗啡作为强效的镇痛药物,在医疗领域被广泛使用,但重复使用极易成瘾,导致严重后果。研究发现吗啡成瘾会引起大脑中神经环路和神经元活动的异常变化,这与成瘾形成和戒断症状密切相关。在成瘾形成过程中,奖赏效应(欣快感)与药物相关环境记忆的耦联是导致吗啡成瘾的重要原因。每一次吗啡的获得都会使个体产生欣快感,然而对曾经获得吗啡的环境记忆需要多次重复才可以形成,但其中的神经机制尚未可知。

       2023年6月23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信文君教授蒋斌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冯霞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张雪琴教授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IPAC integrates rewarding and environmental memory during the acquisition of morphine CPP” 的论文,报道了两条投射到IPAC(前联合后肢间质核)的神经环路:VTAGABA→IPACLGABA和NAcShD1→IPACMGABA分别介导吗啡CPP(条件位置偏爱)获得过程中的奖赏记忆和环境记忆,并为预防和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提供了基于神经环路的潜在靶点。

       本研究以中脑多巴胺系统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了IPAC在吗啡成瘾形成过程中参与奖赏和环境记忆的神经环路机制。通过建立大鼠吗啡CPP模型,借助环路示踪、化学/光遗传技术、在体钙信号记录等手段观察到在吗啡CPP过程中,每次吗啡使用都会激活VTAGABA→IPACLGABA,并通过对IPACL的去抑制作用介导奖赏效应的形成;而多次重复的吗啡给药抑制NAcShD1→IPACMGABA环路,通过促进环境记忆的形成参与CPP过程。我们的实验结果定义了两条投射到IPAC的精细神经环路:VTAGABA→IPACLGABA和NAcShD1→IPACMGABA分别参与了吗啡CPP形成的奖赏和环境记忆,共同促进药物成瘾。这项研究为成瘾疾病相关的神经回路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为预防和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提供潜在神经环路靶点,这可能有利于未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我院信文君教授、蒋斌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冯霞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张雪琴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刘欢敏、廖铭璐、刘冠希和我院特聘副研究员王来健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资助。

       原文连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g5849?url_ver=Z39.88-2003&rfr_id=ori:rid:crossref.org&rfr_dat=cr_pub%20%200pubmed

 

(稿件来源:信文君教授团队,初审:张玉琦,审核:周家国,审核发布: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