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在身边 | 生物安全关乎你我,别让好奇心按下“毁灭键”!

发布人:张玉琦

2025年4月15日,‍

是第十个国家安全教育日。

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

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大局稳定、

以及国家长治久安。

 

“宿舍养这个宠物超酷的。”

“这株稀有植物只需199。”

当你在网购平台下单时,

当你随手扔掉实验室生物材料时,

是否想过——

一颗漂洋过海的生物种子,

一只“越狱”的外来蚂蚁,

可能让整个生态系统陷入灾难?

 

 

01 守护生命防线:什么是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系统梳理了当前我国生物安全领域存在的8方面主要风险:

1.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

2.生物技术发展

3.实验室安全

4.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

5.外来物种入侵与生物多样性

6.微生物耐药

7.生物恐怖袭击

8.生物武器威胁

 

 

02 血的教训:那些年我们付出的代价

案例一:高校实验室惊魂

2021年,某大学研究生违规将实验用非洲猪瘟病毒样本带出,导致当地生猪产业遭受毁灭性打击。

 

案例二:基因编辑生物释放案

2021年,某国公司在巴西释放7.5亿只基因编辑蚊子,宣称可抑制疟疾传播,却对当地生态平衡产生严重破坏。

案例三:违规饲养实验动物警示录

  • 1999年,博士后张某实验时与不合格大鼠接触,三个月后感染鼠源性人兽共患疾病,2003年被诊断为肾功能衰竭。‍‍‍
  • 2023年,江苏某公司违规开展大小鼠相关饲养和实验活动,经查明后被列入省科技厅“严重失信行为”单位名单。

 

在此提醒,在实验室违规饲养动物,是引起动物逃逸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实验动物逃逸可能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 传播疾病:作为行走的“投毒器”,逃逸后的实验动物极大容易增加生物安全隐患。‍‍‍‍‍‍‍‍‍‍‍‍‍‍‍‍
  • 经济损失:啮齿类动物有啃咬物品的习惯,一旦咬坏线路,轻者造成仪器损坏,重者酿成火灾。‍‍
  • 生态破坏:可能对当地食物链、物种多样性乃至整个区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预估的不良影响。

此外,在不符合规范的场所饲养实验动物,还存在以下问题‍‍

  • 动物生存环境恶劣,不符合动物伦理福利要求。
  • 饲养环境不达标,易导致行为异常、指标异常,影响实验结果,导致数据不准确、不可信。

 

 

03 维护生物安全:我们在行动

  • 遵守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不得编造、散布虚假的生物安全信息,配合做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 发现传染病、动植物疫病的,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有关专业机构或者部门报告;发现危害生物安全的行为,应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
  •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不得购买或者持有列入管控清单的重要设备和特殊生物因子;不得设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或者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不得向境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