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 我院专家学者在第十八次全国寄生虫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研讨会暨人兽共患病学术交流会上展现风采

发布人:张玉琦

      近日,第十八次全国寄生虫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研讨会暨人兽共患病学术交流会(以下简称“教学年会”)在长沙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分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等机构承办,汇聚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全国80余所高等医学院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我院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学系、寄生虫学教研室9名老师参会。吴忠道教授与中南大学王慷慨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石柱研究员担任本次会议的共同主席,吕志跃教授与中南大学吴翔教授、蒋立平教授担任执行主席。

      本次会议以 “AI驱动·交叉融合:寄生虫学教学范式重构与全球健康治理人才培养”为主题,深入研讨了AI赋能寄生虫学教学改革、全球健康治理人才培养及人兽共患病前沿研究等议题。吴忠道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主旨发言,回顾了会议18年发展历程,强调了寄生虫学教学改革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的重要意义,并在人兽共患病学术交流环节对相关报告进行精彩点评,结合全球健康治理视角提出建设性意见。吕志跃教授在闭幕式上作会议总结,梳理了本次会议的教学交流收获,并对新医科背景下寄生虫学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我院多名教师在本次大会上作专题报告。吕志跃教授作题为“中山大学病原生物学整合课程的设计、实践与思考”的报告,系统介绍了我院在病原生物学课程整合的"中山医方案"。孙希教授作题为“全球健康视野下寄生虫学相关课程多领域交叉和学科融合情况初探”的报告,从宏观视角分析了寄生虫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沈佳副教授作题为“胞啃作用(trogocytosis)—揭示寄生虫与宿主互作的新视角”的报告,介绍了寄生虫与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前沿研究成果。林达涛副教授作题为“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双脐螺的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报告,展示了寄生虫传播与宿主微生态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本项教学年会由我院倡议发起,至今已有18年,是我国寄生虫学教学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交流平台。本次会议有力推动AI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我院将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深化跨学科合作,助力我国寄生虫病防治与全球健康治理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