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贤 坚定信念——寄生虫学党支部赴三水祭拜陈心陶教授墓

发布人:中山医学院

    青山埋忠骨,春风慰英灵。2016年3月31日,我院寄生虫学党支部组织教研室师生赴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六和村陈心陶纪念园,为陈心陶教授扫墓,缅怀这位为广东省率先消灭血吸虫病做出卓著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著名寄生虫学家。参加祭拜活动的还有中山医学院各教工党支部代表和杨克礼教授等引进人才以及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佛山市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水区南山镇党委等。参加祭拜活动的各单位向陈心陶墓敬献了花篮。

    拜谒仪式由佛山市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爱贞主任主持。仪式上,中山医学院党委书记吴忠道教授详实介绍了陈心陶教授生平功绩,回顾了陈心陶教授求学、任教、领衔血吸虫病防治的光辉人生历程。陈心陶教授不仅是中山大学寄生虫学学科的奠基者,也是国际知名蠕虫学专家,他首次发现并命名了包括广州管圆线虫在内的数十种蠕虫,并且在吸虫分类学和生态学领域取得了众多开创性研究成果。更可贵的是,陈心陶教授心系祖国,个人学术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并取得了光辉业绩,为消灭血吸虫病和解除人民疾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更是我们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党员学习的楷模。吴书记希望各位党员同志以陈心陶教授为榜样,坚定信念、提升修养,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吴书记讲话结束后,大家怀着对先贤的缅怀和崇敬之情,默哀三分钟,并依次列队向陈心陶墓鞠躬致敬。

 

1

    

简介:陈心陶教授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先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广州解放后第三天,陈心陶教授毅然从海外回国,任教于岭南大学医学院。1950年,陈心陶教授承担广东省“大肚病”(即晚期血吸虫病)的调查与防治任务,在广东省血吸虫病重疫区——四会县草塘(现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首次发现并证实广东省流行血吸虫病,继而组织开展钉螺生态、血吸虫生理、人体防护、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与防治对策的系统研究。基于研究结果,他提出“结合农村实际,兴修水利,围垦开荒,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的控制流行与消灭血吸虫病策略,为广东省率先在全国消灭血吸虫病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在血吸虫病病防治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共受到毛泽东主席三次接见。1977年,陈心陶教授因病去世。1990年,为纪念陈心陶教授的卓著功勋,三水县委、县政府在六和村建立了陈心陶教授陵园并竖立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