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关永源教授获选中山大学医科第一届“十大感动杏林人物”

发布人:中山医学院

    12月13日晚,中山大学关工委第一片组(医科) 第一届“十大感动杏林人物”颁奖大会在北校区校友会礼堂举行,我院获“十大感动杏林人物”称号的关永源教授出席大会接受颁奖。

     原中山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许发茂同志为关永源教授颁发了奖杯。在颁奖典礼上,关教授发表了获奖感言,他说:这么多年来,我只是做了一些教书育人实践,得到这么大的荣誉和认可,令我非常感动。我要感谢中山医的前辈们对我的培育之恩,我也相信,前辈们教书育人的光荣传统,也一直得到发扬光大,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我院关永源教授获选中山大学医科第一届“十大感动杏林人物”

 

    关永源教授是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4、5、6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主编。他至今已在中山医学院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34载,以其坚强的毅力和超常的勤奋潜心科研并获得了重大发现和成果,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他是一名真正做到了锲而不舍追求科学真理的学者,一名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甘于人梯的具有高尚品格的教师,一名真正践行了“以爱立德,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的时代楷模。

 

我院关永源教授获选中山大学医科第一届“十大感动杏林人物”


附关永源教授事迹材料:

    关永源,男,汉族,中共党员,1946年1月出生,籍贯广东,1966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老师1963年进入中山医科大学医疗专科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省湛江一军垦农场医院从事医疗卫生工作。1978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及研究生的选拔制度,关老师以优异的成绩被安徽医科大学录取,师从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徐叔云教授。1981年关老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得了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关老师于1981年回中山医科大学执教。当时实验室的条件还未完善,但他不等不靠,坚持开展科研工作,他成为国内外最早从事ROC研究的学者之一,并和他的科技小组取得了一系列令国内外同行瞩目的成果。1985年,关教授赴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药理系Quastel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1986年Daniel教授邀请关老师到他的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原定的合作期满后,Daniel教授许以优厚的条件竭力挽留,但是关老师深知自己的事业在祖国,他婉拒了Daniel教授的挽留,同妻子一道返回祖国,于1988年回到中山医科大学继续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回国后,关老师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在欧洲药理学杂志发表了他回国后的第一篇论文。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关老师带领的课题组终于从总甙中找到了具有特异阻断ROC作用的有效单体 Rd,并把Rd开发成治疗中风的中药一类新药,现已正式被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局批准进入临床III期试验,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科研奖项。关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已先后承担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2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项目,1项973项目,1项863项目及11项省部级研究项目;已在Circulation, Circulation Research, Hypertension,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120余篇;并获得多项科研奖项,包括:1989年、1991年先后二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广东省“七.五”期间高校科技先进工作者,1992年获国家特殊津贴,1993年获广东第三届“丁颖科技奖”,1995年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1996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被卫生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5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6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2013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从1981年回到中山医科大学执教到如今的2015年,关老师已执教鞭走过了34个年头。可以说,科研和教书育人就像关老师的两条腿,多年来,关老师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方面尽心尽力、竭尽所学为他们授课。曾承担了大量的本科生、七年制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药理学教学工作,参加了8部药理学教科书及专著编写;现除为全体医科研究生讲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外,还为医科博士研究生开设《心血管研究进展》课程。深受年轻教师和学生的好评。2004年在中山大学第三届“我爱我师”获得了“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荣誉;2006年关老师被评为中山大学杰出教师(桐山奖);200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2007年被评为中山大学校级教学名师;2011年关老师获得了第六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他已培养各类人才近百人,包括3名博士后、3名访问学者,以及58名博士研究生,29名硕士研究生。他为中山大学培育了四位年青教授兼博士生导师、两位副教授兼硕士生导师,他们分别获得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省级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有力地推动了中山大学药理学这一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中山大学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周家国教授就是得到了关老师多年来的悉心培养和指导,从博士研究生、讲师、副教授到教授,从“全国百篇优秀论文”获得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周家国教授获得的每一项成绩和荣誉,都让关老师感到无比的欣慰。而关老师培养的其他学生也大多走向各地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工作岗位,他们当中有的成为大学校长, 澳门行政特区卫生总署的厅长或科学研究及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以关老师为榜样和楷模,为祖国的基础医学研究和医药科技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关老师更是心系社会、大爱满怀。2008年汶川地震,关老师第一时间捐款千元,以“特殊党费”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灾区人民的关心。2014年9月关老师赴我校对口支援单位西藏民族学院医学院和西藏大学医学院,不仅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还就其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建设、博士点建设、人才培养、藏药成分筛选、实验室建设等多方面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更在2015年3月份接收该学院的李捷老师来实验室学习膜片钳技术,无偿地传授科研心得和实验技术,为支援单位的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发展提供了切实帮助。

    关老师的所思、所想、所行、所为,没有一点不是为了培养合格和优秀的科技人才,没有一点不是为了所钟爱的科研和教育事业,没有一点不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真正践行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辨、笃行,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他是一名真正做到了锲而不舍追求科学真理的学者,一名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甘于人梯的具有高尚品格的教师,一名真正践行了“以爱立德,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的时代楷模。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淡薄名利、志存高远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