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报》刊登刘先国教授文章:解放思想 使大学回到学术本位

发布人:中山医学院

2008331《中山大学报》“我为中大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栏目刊登刘先国教授文章,内容如下:

  

解放思想 使大学回到学术本位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有多次思想解放运动。回顾历史不难看出,每一次解放思想都是实事求是、挣脱禁锢、打破条条框框的过程,都带来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1956年毛泽东提出解放思想,打破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开始了对中国自主发展道路的探索;1978年,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开始改革开放;1992年,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平息了姓“资”姓“社”的争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近年来,胡锦涛提出解放思想,旨在进一步冲破思想束缚,坚持改革开放,贯彻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等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对于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在体制、在人才培养和科研产出等方面都滞后。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大学没有坚持以学术为本。

  农民种田、工人做工,大学教授做学问,天经地义。但是,曾几何时,“宁可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之类的荒谬理念把我国的国民经济几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教训是深刻的,需要认真汲取。下面就大学为什么要坚持以学术为本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以学术为本是实现大学功能的基本要求

 

    众所周知,大学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创造知识、传承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其中创造知识处于核心地位。如果大学不能创造新知识,提出新理论,那么她就与中学小学的教书育人和商业公司的技术开发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应该具有引领社会发展的功能。然而,目前我国的大学并没有很好发挥这样的作用。这是因为我国的大学在创造举世公认的新知识新理论方面比较欠缺,从而缺乏引领社会发展的能力。

  如何才能创造举世公认的新知识和新理论?很简单,让大学教授一心一意地做学问。如果教授不想做学问或不能做学问,还能指望谁?温家宝总理曾提问,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其实大师不是培养出来的,大师是在肥沃的学术土壤中自己生长出来的。学校各级领导各种机构的责任,就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安心做学问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在这方面,上到国家教育部,下到学校各部门都需要认真检讨,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

 

  二、以学术为本才能实现原始创新

 

    社会的发展需要原始创新,这个观点近年来已经成为共识。

  如何才能实现原始创新?

  原始创新包含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层面。首先,科学注重新的发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其次,新理论带来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技术创新属于第二层面,是在现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解决技术问题,即我们常说的攻关。一个民族欲领先世界,必须具有理论创新的能力,否则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大学的长处在于创造新知识和提出新理论,而不在于技术创新。值得指出的是,重大科学发现大都是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结果,具有不可预见性,甚至偶然性,需要科学家长期不懈的全身心投入。我们要允许科学家十年乃至几十年磨一剑,甚至是几十年磨不成剑。因此,大学只有坚持不懈地以学术为本,才能创造新知识,提出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