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槐教授在长沙出席“2018中国生理学会第三届生理教研室主任高峰论坛(微课、慕课及生理学教材研讨)”并做大会报告
2018年8月15日-18日,“2018中国生理学会第三届生理教研室主任高峰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该会议由中国生理学会和中国生理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承办,会议的主题是“生理学教材及微课、慕课教学研讨”,主要“围绕《生理学》(第9版)教材的更新与拓展”和“微课、慕课和网络信息技术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旨在分享和推广生理学教学的新方法和新理念。中南大学领导、中国生理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代表、人民卫生出版社领导和《生理学》第9版教材主编与编委,以及来自全国33所高校的生理学教师代表等出席了会议。

国家“重大人才特支计划“教学名师,中国生理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卓越名师“,我院生理学教研室王庭槐教授出席本次高峰论坛并受邀做大会报告。在大会开幕式,王庭槐教授分享了今年6月教育部在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会议宗旨,强调“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的高教大计,指出本科教育是未来的教育,《生理学》教材编写与教学工作在医学生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王庭槐教授作为主编,在大会上分别从内容“增补”、“修正”和“调整”三方面介绍了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9版)纸数融合教材的修订原则及编写概况。中南大学的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理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编罗自强教授对《生理学》(第9版)配套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概况及“血液生理”的编写内容作了详细的介绍。随后,复旦大学的沈霖霖教授、王继江教授,西南医科大学的曾晓荣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祁金顺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朱辉教授、中国海军医科大学的倪鑫教授、皖南医学院的汪萌芽教授、锦州医科大学的王爱梅教授等编委专家分别对该版教材各章节内容的编写工作做了详尽的介绍。我院高血压研究所的李春凌教授作为该版教材的编委,对“尿液的浓缩机制”内容的修订做了报告。与8版教材相比,《生理学》(第9版)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了大量的数字资源,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集中获取更多的知识链接,体现了新时代教材获取信息的便捷与内容的丰度。教材主编、编委以及与会教师代表对教材中相关内容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新版教材的编写工作获得了在场代表的一致认可。

王庭槐教授在“医学在线课程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报告中指出,在新的时代,全民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奋战在一线的医学教育工作者跳出学校教育,进行跨时空的卫生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微课、慕课等在线课程则是新时代需要的新的传播知识的方式,学习《生理学》是一个认识和了解自我的过程,生理学微课、慕课的制作与推广显得重要而急切。作为中国生理学会第二届“泰盟杯”生理学微课比赛的总裁判,王庭槐教授在颁奖典礼上介绍了全国生理学微课教学比赛规则并对全国生理学微课教学比赛做了点评。他指出“同去年相比,今年师生报名踊跃,热情度高,参赛作品在数量上旗鼓相当,质量上更胜一筹,涌现了一批教学新秀,反映出中国生理学蒸蒸日上、后继有人、一代更比一代强。”他希望“我国生理学年轻老师学习现代化视频制作技术,教学动画制作,甚至AR、VR等新技术,能够原创出一批在国际慕课平台上崭露头角的精品;我们的教师应注意知识产权保护,既要避免侵权,又要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本次赛课比赛评选出4位一等奖、8位二等奖和19名三等奖,共计31位,其中一等奖获得者分别是来自苏州大学的姜岩,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闫彦,大连医科大学的姚齐颖,皖南医学院的李敏,在上述获奖者中评选出4位表现最佳者授予“最佳风采奖”。他们是生理学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用作品讲述着人体的故事,完美的诠释了生理学知识的“真”与讲课艺术的“美”。(撰稿人:龙芷源 邓宝娣 李劼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