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的交融与对话——文理医融合拓宽视野名师系列讲座之医学人文专题圆满结束
日前,由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山大学项目支持,中山医学院、医学教务处主办,中山医学院团委、学生会承办的文理医拓宽视野名师系列讲座之“医学人文”专题圆满结束。本次医学人文系列讲座以启发人文思维、传递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为主要旨向,从哲学、伦理学、人类学、认知科学、心理学、法学等不同学科角度为我校北校区、东校区和珠海校区的医学生呈现了医学与人文的交融与对话,论述深刻,引人深思,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同时,主办方还在讲座现场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以调研学生对医学人文内涵的认知程度,对讲座内容、形式的接受程度,以及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建议与期待,力图为今后更好地在医学生中开展人文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从一开始就和哲学扯上了关系。由我国著名学者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麻国庆教授结合人类学研究理论和亲自获取的人类学田野资料,讲述了人类学与医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文化对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人类学研究对医学又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同学们认识到:医学的发展没有一个固定划一的模式,任何文化的医学都有自身的精妙所在,而人类对医学知识的了解也经历着文化的多样化。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对高年级的医学生来说,这既更具艰巨性,也更具有现实意义。深圳大学阮伟教授的讲座即从小处着眼,展示了医学人文需要关注的领域。他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件为案例,剖析了诸如医患关系等有关现实矛盾,并介绍了中外医疗体制的异同,由此凸现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将来要从事医疗事业的同学们提出了深切的建议和希望。
与阮伟教授关注现实医疗体制不同,中山大学法学院任强副教授则着重提出医学生应该具备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他以“法治视角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为主题,以幽默、直率、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定义、特点、产生原因及应对和预防措施,并对未来作出了美好的展望。讲座中所运用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案例,都曾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并受到广泛关注,因而也在同学们中间引起了强烈共鸣。在这样的引导下,同学们自觉地尝试多角度思考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展开了深刻的讨论。
传统的医学往往注重治疗生理上的疾患,而心理上的疾病往往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针对这一问题,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李桦老师通过其在心理咨询中心的研究实例和经验,为医学生们讲述了心理学对人类精神的救治状况以及心理治疗的要求,提出作为医者要注重自身心理健康,要真正做到医病、医身、医心。心理治疗虽然不是一个新课题,然而李桦教授的演讲,再度唤起了专注于“医病医身”知识的医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的关切。
中山大学哲学系逻辑研究所
中山大学哲学系
第一讲:张志扬教授在做讲座





第六讲:哲学系朱菁教授从认知科学视角向大家展示他对医学中疾病概念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