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院遵循学校的部署,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各项活动。目前,正积极有序的进行第一阶段各项工作。4月3日下午,我院在医学科技综合楼举行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会,大会邀请了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学习实践活动专家组成员程焕文教授为主讲嘉宾,他报告的题目是“科学发展观与校园文化建设观”。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全体成员黎孟枫、夏丹、刘先国、吴忠道、李冠宏、陈省平、黄诚以及学院全体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代表约300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中山医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医学院院长黎孟枫教授主持。
程焕文教授以洒脱风趣的风格、充满智慧与逻辑的推理以及丰富的例证,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与大学文化建设观的关系,在近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中,重点始终都落在“观”上。程教授从中山大学以及医科教育的历史入手,提出了中山大学的校园文化以及大学精神的本质所在。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程教授认为:我校的大学精神就是“中山精神——天下为公、自由、平等、博爱”。这是在中大8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的科学性、开放性、革命性的优良传统。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体现学校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体现大学的品位与格调。而怎样培养优秀的人才、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在于理念,而科学发展观实际上解决的就是理念和精神方面的问题。
在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程教授认为可以通过形象文化建设、行为礼仪文化建设以及环境文化建设传播和表现“中山精神”。
黎孟枫副校长在专题报告会后做总结讲话。黎院长说:程焕文教授的报告,既是一次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也是一顿文化大餐,阐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对我们的学习实践活动很有启发。中山大学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创办的,之后又以他本人的名字命名,在中国绝对是独一无二的。而中山精神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精神。五四运动讲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其实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两面旗帜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医学本质上是人学,医学既是自然科学又是人文科学。科学精神的根本立足点在于人文精神,中山精神的“天下为公、自由、平等、博爱”讲的就是人文精神。黎院长以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使命(Missin)为例,说明各自独特的大学精神。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共同理念为引导,这就是大学的使命,传承下去的并渗入每个人的心灵里去的使命。大学存在的传承的真正载体是什么?不是人,而是精神,精神传承是灵魂里面的,是无形的。人活的时间有限,而精神更长久。我们的柯麟院长逝世多年了,但他的精神还在继续传承。学院党委已经确立一个学院文化建设的调研专题,目的是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形成学院核心文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