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5名教授赴台参加首届两岸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

发布人:中山医学院

 

2011526-27日,2011年两岸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在台湾高雄医学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台湾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共同资助,是海峡两岸在疾病防治方面开展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内容,是大陆与台湾共同主办的首次热带医学高峰论坛。出席会议的大陆热带医学代表团一行25人,分别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CDC、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中山大学。代表团由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医学院院长黎孟枫教授为领队,我院余新炳、江丽芳、吴忠道教授及生命科学院伦照教授也是代表团成员。台湾国立阳明大学、高雄医学大学、长庚大学、成功大学、慈济大学、台北大学、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台湾大学等从事热带医学和热带病防治的20多人专家教授参加的会议,高雄市卫生局局长出席了会议并作了专题发言。

热带医学主要研究发生或发现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包括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的科学。早在19世纪末叶,热带医学之父Patric Manson即在台湾和厦门开展疟疾、丝虫病等热带病防治研究,创立了热带医学。因此,热带医学与中国关系密切。20世纪后期,海峡两岸的热带病防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消除或有效控制了丝虫病、疟疾和麻风等。但是,登革热等虫媒病、肝吸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等水传疾病流行仍然严重;此外,随着全球变暖和人员交流频繁,新发或再现的热带病防治问题也日趋严重,如近年出现的SARS等。因此,有必要加强两岸的合作,对双方共同关心的热带病开展联合攻关,提升海峡两岸热带医学和热带病防治的整体水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出席本次会议两岸学者,就大陆与台湾热带医学史和流行病学、登革热防治与基础研究、蜱传疾病防治、恙虫病流行与防治、Q热及黄病毒感染、阿米巴原虫流行与机会感染、血吸虫与肝吸虫致病机制、肠病毒感染与流行病学、钩端螺旋体致病机制、气候变化与疾病特别是虫媒病流行等进行了大会报告和交流。除大会报告外,还进行了墙报交流。会议期间,还召开了研讨会,双方基金会的主管部门领导听取了两岸专家对“海峡两岸热带病共同资助领域和重点研究方向”的意见,对如何进一步推进两岸热带病防治和研究合作与交流达成了许多共识。

我院黎孟枫教授主持了两场学术报告并在闭幕式上作了会议总结发言。江丽芳、余新炳和吴忠道教授分别在会议上作了“大陆热带医学发展史”、“肝吸虫病防治研究进展”和“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致病机制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中山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热带病防治与研究的机构之一,已经建立有教育部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热带病防治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我校5名专家受国家基金委的邀请,出席本次海峡两岸热带病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显示了我校在热带医学研究方面的学术影响力。会议期间,我校专家还访问了高雄医学大学寄生虫学科等单位,也与出席会议的台湾热带病专家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相信在今后的海峡两岸热带病学术交流合作中,我校一定会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积极的作用。

 

我校参会代表合影

我校参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