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向秋玲副教授荣获全国高校人体生理学微课比赛一等奖

发布人:贺素磊

        近日,中国生理学会第四届全国高校生理学教学高峰论坛暨全国高校人体生理学微课大赛颁奖仪式在蓉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生理学界知名学者就生理学教学创新改革的热点问题作大会专题报告,并现场举行微课大赛颁奖仪式。

        会上,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多位知名专家围绕生理学教学分别进行了专题报告。中南大学罗自强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郭健教授分别以“医学课程思政的认识误区与思考”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思政元素的发掘”为题剖析了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广州医科大学李建华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席姣娅教授,以“金课建设与应用——以心血管生理学为例 ”和“生理学慕课建设、运行和管理经验分享”为题,畅谈各自在建设金课时收获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国家重大人才特支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王庭槐教授进行了“后疫情时代‘新医科’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和“新时代生理实验教学中医学生智慧能力培养”两个主题的报告,全面解读了“新医科”背景,分享了最前沿的教材建设情况,并以自己37年的教学经历为例,深入探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一线教师的基础医学教育工作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本次全国高校人体生理学微课大赛共收到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及我校等59所高等院校78个微课作品,经过全国20位生理学教学领域的知名教授和20名医学本科生评委网上在线评审,共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6名。我院生理学教研室向秋玲副教授作品“血型的奥秘-ABO血型系统”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第一名。该作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建设“新医科”,在教学设计、制作和拍摄过程中得到国家教学名师王庭槐教授的悉心指导,增强了中山医学院的影响力,展示了中山大学基础医学教育的实力。微课以血型发现的创新过程作为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层次分明、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地介绍了ABO血型相关知识,并结合不同血型对新冠病毒肺炎发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拓展了血型与临床的联系。同时微课还以易见龙教授在抗战期间建立中国第一座血库的事迹,展现老一辈生理科学家的爱国情怀,达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效果。

        本次会议旨在推动我国各类、各级院校的生理学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总结和推广线上教学的经验,打造生理学金课,提升基础医学教学水平。

1

图1 我院向秋玲副教授荣获全国高校人体生理学微课比赛一等奖

2

图2 颁奖嘉宾与获奖人员合影

(稿件来源:生理学教研室;初审:谭勇,审核:王斌,审核发布:吴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