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建设国际领先的媒介防控技术研发平台——我校蚊子工厂在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建成投产

发布人:贺素磊

        2020年3月31日,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准中山大学组建“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 为建设国际领先的媒介防控技术研发平台,推动研发中心的关键技术运用与转化,学校成立了国有投资为主体的蚊媒防控技术产学研运营公司——广州中大核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即中山大学“蚊子工厂”,该公司将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应用昆虫不育技术(SIT),大规模生产不育雄蚊,为防治登革热、疟疾等重要蚊媒传染病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中山大学蚊子工厂选址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一期建设厂房面积830平方米,于2020年12月21日建成,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2021年2月2日,中山大学蚊子工厂运营团队邀请东莞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实地考察“蚊子工厂”建设情况。东莞市统计局党委书记朱默河、发改局局长陈庆松、松山湖科教局局长梁展鸿、松山湖科教局副局长任耀新及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参加了调研活动。中山大学产业集团党委书记梅成达、总经理助理潘文杰、总会计师黄亮,我院党委书记吴忠道教授、寄生虫学教研室郑小英教授、李学荣教授、吴瑜副教授和张东京副教授等陪同调研。

        梅成达书记首先向东莞市政府有关领导介绍了我校“蚊子工厂”的建设背景、建设过程、发展目标与前景。吴忠道书记重点介绍了中山大学在蚊媒病及蚊媒防控技术研究方面的学科优势及该项目与国家战略的关联性。东莞市发改局陈庆松局长对蚊子工厂选址东莞表示欢迎和支持,松山湖科教局副局长任耀新介绍了服务松山湖科学城园区企业的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随后,与会人员就如何推动“蚊子工厂”项目的相关事宜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在梅成达和吴忠道的陪同下,与会领导参观了“蚊子工厂”生产与研发基地,实地考察了蚊虫标准化饲养及绝育雄蚊生产流程,深入了解昆虫不育技术在蚊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通过此次考察活动,双方充分沟通了科技企业的产学研运行机制、明确了小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行业效应,为“蚊子工厂”的运营开了一个好局,增强了运营团队建设好“蚊子工厂”的信心。

1

图1 中山大学蚊子工厂运营团队与东莞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座谈讨论

2

图2 东莞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参观考察蚊子工厂

        为了进一步激发蚊子工厂运营团队的主人翁精神、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2月3日,吴忠道书记带领蚊子工厂运营团队到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参观,沿着先辈足迹,学习革命精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在大岭山创建抗日根据地和开展敌后游击斗争的革命遗迹。在八年抗战中,东江纵队积极配合全国各地抗日力量和盟军,英勇打击敌人,为抗战胜利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里,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座座土坯瓦屋,一条条狭窄小巷,都是历史的见证。回望厚重的历史,重温峥嵘的岁月,大家纷纷表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努力建设国际领先的媒介防控技术研发平台,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3

图3 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党支部成员参观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参观人员还与广东财经大学“寻访家乡红色的基因”的学生们不期而遇。这些东莞籍大一新生利用寒假时间寻找家乡的革命遗址,接受红色教育。应同学们的请求,吴忠道书记谈了参观学习体会,他鼓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

图4 吴忠道书记与广东财经大学的同学们交流参观学习体会

(稿件来源:寄生虫学教研室,初审:谭勇,审核:王斌,审核发布:吴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