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念故人,忆德振人心——2020年4月-2021年3月中山医学院已故教职工生平简介
又见一年春草绿,又逢一年清明时。在这个慎终追远、寄托哀思的重要时节,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收集和整理了学院过去一年已故教职工的生平资料,于此缅怀和感恩这些曾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中山医人。
2020年4月7日,中山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黄彩贤教授因病逝世,享年95岁。黄彩贤(1925-2020)祖籍广东开平,于1951年8月参加工作,1953年6月起在原中山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担任助教、讲师、麻风综合研究组秘书等,1966年6月至1984年12月期间在原湛江医学院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1984年12月任原中山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教授,1990年4月退休。黄彩贤历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广州分会秘书、广东省微生物学会理事、湛江市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等职务。黄彩贤教授毕生从事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工作,为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2020年7月22日,中山医学院生物教研室游仕湘副教授因病于广州逝世,享年85岁。游仕湘(1935-2020),广东龙川人,1954年8月就读华南师范学院生物学专业,毕业后任职于广东肇庆专署文教处,1959年任中山医学院肇庆分院助教,1963年1月起进入原中山医学院院本部任职,历任讲师、副教授,期间担任生物学教研室秘书、副主任、主任,1995年5月退休。游仕湘教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2020年10月13日,中山医学院生化教研室技术员房子谦老师因病于广州逝世,享年88岁。房子谦(1932-2020),广东大埔县人,1951年起进入原中山医学院生化教研室从事教辅工作,并主管生化动物室直至1993年7月退休。在工作的40余年间,他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为学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作出了贡献。
2020年12月9日,中山医学院医学信息学教研室魏冬季副教授因病于广州逝世,享年76岁。魏冬季(1944-2020),籍贯山东,出生于上海。1980年4月进入中山医学院工作。他工作勤恳踏实,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为学院医学信息学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2021年1月6日,中山医学院张潮生副教授因病于广州逝世,享年96岁。张潮生(1925-2021),广东梅县人,1947年11月起先后在广州市国民大学经济系、北京华北革命大学、北京外语学院学习;1952年10月起进入原中山医学院外文教研室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外语教研室副主任,兼授俄语课程,并参与《医学英语听读探讨》的编写。张潮生副教授工作认真负责,为医科教育和医学外语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2021年1月17日,中山医学院遗传教研室杜传书教授因病于广州逝世,享年91岁。杜传书(1929-2021),中共党员,四川成都人,1929年9月5日出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8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原四川医学院)医学系,后留校任教。1954年调至广州中山医学院工作,历任原中山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1982年创建了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任遗传教研室教授、主任,198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7月退休。杜传书教授先后担任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优生优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人类遗传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常委和秘书长、广东省医学遗传学分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及第三届荣誉主任委员、华南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人民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高教战线先进工作者、广东省高校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并于2019年获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他主持完成的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计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推广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作为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杜传书教授治学严谨、论著丰硕、成绩斐然,于百废待兴之际,他开创我国生化遗传研究的新领域,辛勤耕耘几十年,桃李满天下,科研成果累累;鹤发耄耋之龄,他毅然三挑主编重任,团结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完成《医学遗传学》第三版的出版,留下了《医学遗传学基础》、《医学遗传学》 (第一版, 第二版) 、专著《蚕豆病》、《遗传与人类疾病》、《临床遗传学》(编译)、《临床血液病总论》等专著,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1月20日,中山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刘子君教授在美国洛杉矶病逝,享年90岁。刘子君(1930-2021),广东台山人,1985年加入九三学社。1953年8月毕业于中山医学院,1953年9月起任职于中山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历任助教、副教授、教授及病理形态学研究室主任。曾任广东省九三学社常务委员、中山医科大学文化主任委员。刘子君教授对肿瘤病理,尤其是骨与软组织肿瘤、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和麻风病等病理研究有较深造诣,曾代表中山医学院与武汉医学院杨述祖教授等共同编著的“外科病理学”,是“外科病理学”的主笔之一,该书被评为卫生部最优著作一等奖,由其主编的“骨关节病理学”获卫生部最优著作三等奖,两次获得全国自然科学基金奖二等奖。刘子君教授论著丰硕,治学严谨,为学院病理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2021年2月10日,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杨英浩教授因病于广州逝世,享年88岁。杨英浩(1933-2021),广东梅县人,197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起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奥梅军区卫生处学员、第七十一预备医院学员、广东省第二干部慢性病疗养院调剂员。1954年9月进入原中山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59年9月起在原中山医学院任职,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广东省生化学会理事、秘书长。杨英浩同志长期从事核酸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刻苦钻研技术,为学院分子生物学的学科发展作出了贡献。
追忆已故老师的生平,老一辈中山医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教书育人、潜心钻研的身影跃然眼前。“爱岗敬业,踏实纯朴”,他们的一生彰显出中山医人的品质与精神。
翻过过去的这一页,徐徐春风吹起一曲追忆逝者的袅袅哀思,我们感念逝者的奉献,感怀已故恩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与引领。我们感怀,更带着这份怀念抖擞精神,继续努力,为建设“名医摇篮”作出中山医人的新贡献!
(稿件来源:离退休工作室,初审:谭勇,审核:王斌,审核发布:吴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