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老家的革命者和他们的英雄故事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吴忠道
江西抚州是我的祖籍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产生过晏殊,晏几道,王安石,曾巩,陆九渊,李觏,危素,罗汝芳,汤显祖,谭纶等影响历史的人物。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文化,我以家乡的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今年五一节,利用假期再次回到了家乡抚州市,参观了位于抚州老城区抚河以东的“文昌里”,它是抚州的“历史档案馆”和“老城博物馆”。历史上,文昌里不仅是临川老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是临川文化的代表和符号,其历史街区和周边文物建筑为抚州仅存且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明朝老街和古建筑,见证了临川千年古镇的变迁和历史,被称为“阅读和了解抚州文化特征性格的关键钥匙”。这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玉隆万寿宫(抚州会馆)、文昌桥、正觉寺、天主教堂、孝义桥等,而具有江南传统特色的民居更是星罗棋布,散落在文昌里各个角落。但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布置在玉隆万寿宫旧址边上的党史宣传栏。周治中、陈富生、傅烈、黄素英、李井泉等共产党人的事迹,让我对家乡的红色历史又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周治中(1894-1931),女,江西省临川县唱凯镇人。1910年考入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方志敏等人影响下,1921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积极参加赵醒侬、袁玉冰、方志敏领导的进步学生组织“江西改造社”、“江西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等活动,学习、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探索革命真理,积极协助赵醒侬在江西筹建中共党、团组织,办好“新文化书社”,发行《新青年》、《新江西》等进步刊物,并与赵醒侬、袁玉冰、方志敏等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3年,在中共南昌地区组织领导下,深入基层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新风尚。1924年12月,她发起成立“江西女青年社”,捐资创办平民女校、育德女校,在南昌师范小学、江西女子师范学校附设妇女学习班,帮助贫苦妇女学习文化,受到各界人士欢迎。还经常以“唱凯”为笔名,在进步刊物《红灯》周刊上发表文章,猛烈抨击封建制度,提倡“打倒封建”“男女平等” “婚姻自由”等。1925年11月2日,北伐军三面包围南昌城,她冒着生命危险,在地下交通员的引导下,女扮男装,从僻巷中的地下水道将北伐军引进城,攻克南昌。1927年2月,任中共江西区委委员、妇委书记,5月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妇女部长。1927年“八一”起义后,她根据组织安排,回到临川,继续在唱凯、罗针等地发动群众,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1928年,中共临川县委机关迁至温泉余坊村,她协助县委书记曾去非开展工作。1931年, 周治中不幸被捕, 在国民党监狱里, 受尽折磨, 始终英勇不屈。6月30日她壮烈牺牲,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陈富生(1897-1929)江西广昌苦竹镇人。12岁始读私塾,17岁辍学习武。1928年春,参加赣西工农革命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班长。1929年6月,率13人回家乡广昌县开展秘密发展党员和农会会员,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等革命活动,建立了广昌县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苦竹支部、农民协会、农民赤卫队。8月18日,率当地游击队和赤卫军配合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攻克广昌县城。10月,在与国民党军作战时,因被人告密而被捕。敌人欲逼其说出红二十纵队的去向和苏区干部的名字,用酷刑折磨他,但他大义凛然,怒斥敌人,最后英勇就义,年仅32岁。
傅烈(1899-1928)原名见贤。江西临川上顿渡人。他出生于小商家庭。1917年考入南伟烈教会大学,1920年5月赴法国勤工俭学。在留法学期间,他积极参加留法学生爱国请愿活动,并结识了周恩来、蔡和森、李富春、李维汉、赵世炎等人。1922年参与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受中共旅欧支部派遣,与聂荣臻、蔡畅等20余人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夏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秘书,协助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开展全军政治工作。1926年11月18日攻占南昌后,他任江西省政府秘书兼第三军政治部秘书。1927年2月中共江西区委成立,任组织部长兼军委书记,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农民自卫军。1927年5月,调武汉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7月,党中央派他前往四川重建党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8月,在重庆成立中共四川省临时委员会,任书记,传达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整顿和发展党的组织,积极准备发动农民暴动。1928年2月,在临时省委扩大会议上,他当选为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兼军委书记。3月9日在重庆兴隆巷8号主持巴县县委(即重庆市委)成立大会时,突然被警察包围,不幸被捕。关押期间受尽各种酷刑,仍坚贞不屈。4月3日在重庆朝天门外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年仅29岁。刑前,他正气凛然,沿途高呼“打倒帝国主义” “无产者联合起来”等口号。在给妻子陈才用的信中,以“拼将五尺头颅血,争得神州遍地红”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黄素英(1902-1928),女,江西临川人,她在亲戚的资助下就读于南昌葆灵女子学校,1921年辍学还乡。1926年10月20日,北伐军进驻临川,她积极参加妇女运动。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临川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曾任临川县委委员。因叛徒告密,临川县委机关遭到破坏,她被捕。敌人对黄素英接连几天不停地审讯和拷打,还是一无所获,无计可施,决定下毒手了。7月18日上午,黄素英拖着沉重的手铐脚镣,被敌人押着缓缓走向刑场。她昂首挺胸,面不改色,当走到聚满人群的地方时,突然高呼口号:“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敌人听了万分紧张,连忙用布片堵住她的嘴巴,将她押到曾家园刑场。黄素英,这位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为革命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李井泉(1909-1989),江西省临川人。1926年在江西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时参加学生运动,翌年春加入共青团,8月组织农民参加南昌起义队伍,后留广东丰顺一带坚持斗争。1930年夏进入中央苏区,同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政委办公室秘书长、红三十五师政委、红军独立第三师政委,红三军团第一、第三补充师政委。 1934年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次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调红四方面军工作。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六军团在甘孜会师,7月红二方面军正式组建,任二军第四师政治委员。10月抵达陕北。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八旅副旅长、政治委员,率部挺进晋西北岢岚、五寨一线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参加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6月任八路军一二〇师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辟了包括绥南、绥中、绥西地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1940年11月晋西北军区成立,任第三五八旅兼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大青山支队政治委员,顽强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在绥西、绥南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保卫陕甘宁边区。1942年9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成立,任组织部长。同年冬,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政委,为人民军队输送大批军政干部。1945年7月任晋绥野战军政治委员,协助贺龙领导晋绥军民展开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川西区党委第一书记、川西行政公署主任兼军区政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西南协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第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9年4月李井泉同志在北京病逝。
抚州位于江西中部的赣抚州平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抚州红色区域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在中央苏区所辖的21个县中,有抚州的文昌、黎川两县。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苏区达到鼎盛时期,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下辖50多个县,许多县区曾经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在今天抚州区域内的有17个县。抚州红色区域地处中央苏区的东北部,与白区接壤,是中央苏区的天然屏障,也是连接赣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枢纽。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开展过重要的革命活动。抚州红色区域的巩固与发展,抚州红色区域内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战役,抚州人民对中央苏区的支援和贡献,都对中央苏区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处处相关的作用和影响。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如宁都起义。1931年时任国民党第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旅长董振堂和季振同等爱国将领,成功领导了中国苏维埃革命中一个最伟大的士兵暴动——宁都起义,并参加红军。赵博生(1897年-1933年1月8日)原名赵恩溥,河北省黄骅县人。1917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到1931年在冯玉祥部及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任职,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宁都起义打击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增强了红军力量,对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起了重要作用。宁都起义后,为了把这支旧军队改造成为真正为工农劳苦大众服务的革命武装,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部队开往苏区进行整编。赵博生带头拥护党对这支部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改造,积极协助党组织和政治委员做好干部战士的工作,而且经常深入部队,与下级官兵同甘共苦,加强交流。赵博生认真研读了大量无产阶级革命书籍,深有感触,深受启发。他对周围的同志说:“我虽然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大志,苦于没有引路人,自己摸索,奋斗了十几年,结果不是被人欺骗利用,就是孤军奋战,以失败告终。今天才算找到了出路,重见了光明。我赵博生愿将后半生为全国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竭尽微薄之力”。1932年在配合红军一、三军团的反“围剿”作战期间,赵博生改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第十三军军长,红五军团成立一周年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下令嘉奖赵博生,并授给他一枚红旗勋章。1933年1月,蒋介石的主力第九十师、二十七师和十五师向金溪、南城一带苏区进犯,企图歼灭红军主力一、三军团。为保障红军主力于黄狮渡歼灭敌人,赵博生奉命率四个团在长员庙吸引和钳制三倍于已的蒋介石军队。1月8日,战斗开始后,蒋介石部队的进攻十分猛烈,赵博生在距蒋介石军队百米远的地方,一边指挥,一边回击敌人,不幸头部中弹,当即倒地,壮烈牺牲,时年36岁。1933年毛泽东得知赵博生牺牲后说:“赵博生是坚决革命的同志”。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的凤凰山为宁都起义将士题词时说:“以赵博生等同志领导的宁都起义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赵博生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革命先烈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更让我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家乡走出,在外求学,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大多仍然是停留在孩时的记忆中。如我外婆家抚州宜黄县棠阴镇八府君祠,规模宏大,大气磅博。戏剧大师汤显祖的“牡丹亭”在此首演。红军时期,朱德、周恩来在此召开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表扬大会。但人到耳顺之年的我,读到了这么多抚州人的红色故事和发生在抚州的红色故事,让我对家乡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更以作为一名抚州人而感到自豪!作为一名高校老师,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以新担当新作为汲取新的历史荣光,守牢立德树人的初心,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努力做一名大先生,做一名“四有好老师”,在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作出应有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一名“老区人”的应有历史担当。
(初审:张晓红,审核:王斌,审核发布:吴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