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授业守初心| 杨惠玲:躬耕杏林四十载,精勤不倦铸医魂

发布人:张晓红

        编者按: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为表彰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领域有着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同时进一步鼓励广大教师不忘初心,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特推出“传道授业守初心”系列专题,旨在通过专题的宣传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力量,让全院师生共同领略中山医优秀教师的风采,同时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学院“名医摇篮”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杨惠玲,教授,中共党员,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现返聘中山大学高年资教学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聘教授。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分子诊断及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科普联盟副主席、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副主席;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等杂志编辑委员会编委、国家及省部级等多项基金和成果评审人。主编的《高级病理生理学》获“教育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行医济世,须得脚踏实地精勤不倦,秉持务实笃行之心,方能眼底辩秋毫,胸中藏灼见,而教书育人则犹春蚕吐丝、春泥护花,师者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大爱与奉献精神倾注心血传授学生学识与医德,责为贵,任道远,做好学生成长成材的引路人。杨惠玲教授从事癌症研究和多专业多层次病理生理学教学四十余年,孜孜以求潜心癌症机制研究,攻克了多道医学难关,为相关医学研究领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更是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不计辛勤一砚寒,为医学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医者仁心,师者匠心,杨惠玲教授用半生的精勤不倦诠释了何谓师者的传承与坚守,而中山医精神正是在这样一代代优秀教师的引领下得以薪火相传。

 

诲人不倦,言传身教

鼓励学生发光发热,在医学领域践行自己的使命是杨惠玲教授毕生的教学追求,她潜心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矢志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升育人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育人成果丰硕。曾担任病理生理学党支部书记和教学主任,获优秀班主任等,杨惠玲教授在教学中深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学术引领,引导学生“学在中大,追求卓越”,为学生将来的学术成长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桃李遍天下,百花齐争妍,如今她培养的学生已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成长为各行业优秀人才。在医学领域,已有多人担任科室骨干,并获得塞尔维亚政府授予的“保卫国家——最高荣誉勋章”、中国医师卓越贡献奖、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在科研领域,已有多人入选国家优青、省杰青、省国家重大人才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多人次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荣誉;同时培育多位跨领域医学管理人才,在国家卫生健康管理、法医司法鉴定、新型医疗服务管理和医疗相关经济管理等方面崭露头角。

杨惠玲教授(后排右五)与课题组研究生合影

 

严谨治学,乐为人师

从教四十载,杨惠玲教授始终注重传承“三基三严三早”优良教学传统,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深入推进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科研思维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她悉心指导本科生申请并获得国家、省级或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36项,获省级或校级科研设计大赛奖项11项,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指导研究生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等多项奖励。杨惠玲教授教学成果出色,曾两次主持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危重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她主持的教改项目“实验生理科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广东省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和中山大学第七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杨惠玲教授(左一)与本科课余科研小组学生及带教研究生合影

 

开拓创新,耕耘不辍

作为医学领域的著名学者,杨惠玲教授躬耕于医学研究近乎半生,长期从事癌症(鼻咽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骨肉瘤和肺癌等)机制研究和干预,聚焦癌细胞周期、凋亡、自噬的表观遗传调控和干预策略,包括基因治疗、生物治疗(蛇毒膜毒素和单抗及其免疫导向治疗、LAK及TIL细胞等免疫细胞治疗)及中药现代化(从中草药复方历经小分子改构及抗癌先导物优选,到中药提取物纳米粒制备及其与放化疗联合应用)。秉持着探索不止、热情不息的责任感,她在专业领域不断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突破,科研硕果累累,迄今为止共主持国家和省级等基金50余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等发表论文约200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2项(专利号:ZL200510102126.0和201610852021.5),并研制检测EB病毒试剂盒。正在主持国家课题进行干细胞与PDL1相关性研究(2019.01-2022.12),主持省级课题“毒蕈碱受体3纳米靶向药物在肺部肿瘤的研究与开发”分课题(2016.01-2023.12)。

 

呕心沥血,精益求精

杨惠玲教授聚焦投身高水平高质量教材建设,全力提升教材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杨惠玲教授主编及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的中英文教材二十余本,主编的《高级病理生理学》获“教育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现负责护理学院护理专业硕士高级病理生理学课程,参与指导附属第一医院多个课题组的科研项目;作为中山大学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及其优秀教学团队主要骨干正在协助主编再版《实验生理科学》。

 

优秀的医者生将病弱变康宁,为人类健康发展谋福祉,身为师者则甘作指引方向的灯塔指点迷津,引领莘莘学子扬帆起航。作为生命的守护者和灵魂的工程师,杨惠玲教授兼有医师审慎治学的科研态度和教师春风化雨、成风化人的言传身教,用几十载的奉献与耕耘实现了愈人与育人的双项成就,于坚守中变得不凡,于不凡中依然坚守。

 

(稿件来源:党务工作室,初审:张晓红,审核:王斌,审核发布: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