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追思故人 ——2021年5月-2022年3月中山医学院已故教职工生平简介

发布人:张晓红

细雨婆娑,清明将至,在这个慎终追远,寄托哀思的重要时节,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收集和整理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院已故教职工的生平资料,于此缅怀和感恩这些曾为学院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逝者。

 

2021年5月25日,我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罗椒衍副教授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91岁。罗椒衍老师(1930-2021),广东南海人,1952年7月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附属医学院,1953年7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高级师资班。1953年9月至1954年5月任广州光华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助教,1954年5月起进入原中山医学院担任生理教研室助教。1958年任讲师,1980年任副教授,1990年10月退休。罗椒衍老师毕生从事病理生理学教学工作,为学院病理生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1年8月25日,我院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退休教工李海雄同志在广州因病逝世。李海雄老师(1953-2021),广东连县人,1985年7月入职原中山医科大学,负责实验室高精仪器的维修、管理及保养工作,同时还承担了电子班教学实验的准备及学生实验的指导工作。他认真的工作态度,熟练的实操技术为学院的实验与教学工作提供了支持。

2021年8月26日,我院退休教工雷焕强同志逝世。雷焕强老师(1937-2021),广东台山人,1960年7月入职原中山医学院,后担任原中山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化学教研室主管技师。他爱岗敬业,勤恳认真,为学院基础医学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

2021年10月22日,我院实验动物中心退休工人刘凤娟同志逝世。刘凤娟(1925-2021),广东东莞人,1952年9月入职原中山医学院动物管理科,从事实验动物饲养及繁殖工作。她工作认真负责,为学院动物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后勤保障。

2021年11月14日,我院实验教学中心退休教工刘小星同志逝世。刘小星老师(1951-2021),广东惠州人,1989年10月进入原中山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工作,1994年12月担任物理教研室主管技师,负责本科生物理实验教学及电子线路实验工作。刘小星老师精通内燃机维修、医用电子学实验技术和电子仪器维修技术。1974年6月入党,曾获评中山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他工作认真、技术扎实,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021年12月8日,我院寄生虫学教研室黎家灿教授逝世,享年89岁。黎家灿老师(1932-2021),祖籍海南省,1959年毕业于原中山医学院医学本科,同年7月参加工作。1978年担任原中山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讲师,从事人体寄生虫实验及理论教学,1985年担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1年7 月任教授,1992年任博士生导师。1978年-1980年他致力于血吸虫病诊断方面的科学研究,发表多篇血吸虫的学术论文,为广东省率先完成消灭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1985年12月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庆功大会奖。1980年下半年开始,他着手恙虫病媒介—恙螨及恙虫病的实验生态与防治形态分类等研究,共发表相关科研论文36篇,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4年编撰《医学昆虫图谱》,同年独立编写中山医学院卫生专业用书《医学昆虫》并于1988年修订再版。1988年主编《恙螨与恙虫病》教学录像,1997年出版《中国恙螨:恙虫病媒介和病原体研究》,在恙虫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他曾担任广东省寄生虫学会理事长。1978年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83年获得中国共产党中山医学院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2年被评为中山医学院“先进工作者”。1993年7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黎家灿教授将毕生心血付诸于寄生虫学研究,学术成就丰硕,为我国血吸虫病和恙虫病防治作出了贡献。作为一名优秀教师,黎家灿教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一生坚持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工作,为学院的教育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12月28日,我院病理教研室退休教工黄运才同志在广州因病逝世。黄运才(1945-2021),广东河源人,1972年11月起在原中山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工作,2005年3月退休。黄运才老师33年如一日,一直从事大体标本的保存和制作等工作。他工作勤恳踏实,认真负责、为病理学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2022年1月7日,我院人体解剖教研室洪纪勋副教授因病于广州去世,享年88岁。洪纪勋老师(1933-2022),广东江门人,1957年7月毕业于原中山医学院医疗系,1957年9月入职于原中山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1985年7月获聘副教授,1990年9月获“中山医科大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3年12月退休。在职期间,她辛勤付出,为学院发展作出了贡献。

2022年1月20日,我院离休干部刘一欣同志,因病在深圳去世。刘一欣老师(1930-2022),河南省杞县人。他195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3月至1973年5月先后任广东省公安厅办公室研究室副科长,深圳宝安县南头蛇口公社四清工作队指导员,广东省英德红光“五七”干校办公室主任等职务。1973年5月入职于原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学院基础部。1980年7月任原中山医学院党委院长办公室外事科副科长,外事处留学生科科长,法医系办公室主任。1989年10月离休。刘一欣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履职尽责,为学院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22年3月5日,我院病理教研室宗永生教授在广州逝世。宗永生老师(1927-2022)于1952年1月毕业于原江苏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前身),1952年1月起到原中山医学院工作,先后在病理教研室、肿瘤研究所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及肿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2月至1986年1月任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所所长。1986年1月至1991年1月任汕头大学医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1991年1月至1998年9月任职于原中山医科大学基础学院。1998年9月退休。1965年他获评“广东省文教系统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4年获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2015年被授予中国病理事业突出贡献专家。2016年获中国病理事业终身成就奖。宗永生教授为梁伯强教授开设的第一届师资班学生。他毕生致力于病理学,尤其是鼻咽癌病理学的研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钻研精神,见证和助力了我院病理教研室的成长,他一生在科研方面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论著丰硕,主编医学本科病理学教材和耳鼻咽喉科病理专著,并参与全国性六部病理学专著中部分内容的编写以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0余篇,为病理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爱岗敬业是中山医人的光荣传统,踏实坚毅是中山医人的不变初心。追忆逝者,他们的崇高和无私跃然眼前。他们刻苦钻研、潜心学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态度永远值得中山医人学习和传承。

感念逝者,感怀故人,我们将以他们为榜样、为信念,不忘初心,抖擞精神,赓续优良,继续前行,将中山医学院“名医摇篮”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稿件来源:离退休工作室,初审:张晓红,审核:王斌,审核发布: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