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我们眼中的课系列
互动、投入、感知、明理——我眼中的医学伦理学
编者按:根据学校要求,学院全面修订了医学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新的方案参照国家相关专业办学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整合、科研素养系统训练和临床胜任力导向等特点。新的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随时关注教师、学生们的感受,广泛听取相关建议,优化相关安排,结合教师、学生、管理者的不同视角,对相关课程的内容、教法等提出建设性建议。
本期推出的是《医学伦理学》课程。该课程是面向低年级医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从2021年起,我们组织50多名临床医生轮流讲授该课程,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课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经验分享、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让我们来一起听听同学们的声音。
作者:朱维宁,杜雯静(2019级1班)
这无疑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医学伦理讨论课。
其实医学伦理讨论课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非常有趣的!大家会在讨论时间,从自己小组承担的角色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的过程往往很激烈,每次都有同学提出一些很新颖的、我没有留意过的观点,兼顾趣味与实践,既增进了彼此的熟悉感,又让我们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而即时性的演讲又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聆听其他小组的发言时,我们又能够看到其他同学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大大开阔了我们的思维。
但是这一次与往常有一些变化,老师以情景剧的模式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不仅上台发言的同学充满了参与感,坐在下面聆听的同学也感到十分的新奇有趣。这不仅是因为上台同学们的表演十分的投入且充满乐趣,更是因为这样的形式让人更加有现实感,仿佛自己正在直面这样的矛盾现场,在哈哈大笑的同时,也能够思考如何将医学伦理的原则用在这个情景,如何使用说话的艺术来让家属认可你的观点,从而对病人做出最好的决定。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这种改进的好处和意义——以往的讨论课上,大家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空说道理,纸上谈兵,反正说出来没人反驳,大家也都觉得讲的挺好。但是在这次的讨论课上,在面对固执己见的“病人”时,扮演医生的同学在表达完自己观点而病人不接受之后,就在台上不知所措了,只是干巴巴地重复自己的观点。这击碎了我们虚假的自信,让我们明白:真实的医患交流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样容易,我觉得这样的课堂体验,才能真正让我们近距离了解医学、了解医生、了解医院,让我们真正的进步。


这一次讨论课,真正达到了预期的最好效果——所有同学都能参与进来,在欢笑的课堂上,获得知识,得到升华。在情景模拟中获得的最直观的、最真实的感受,让我们真正明白了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性。互动、投入、感知、明理,医学伦理学将伴随我们整个职业生涯。
“课程改革|我们眼中的课系列”旨在通过同学们的视角,透视课程设置和开展的情况。欢迎各位同学投稿!
(稿件来源:本科教学办公室,初审:朱毅琼,审核:王淑珍:审核发布: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