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陶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我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召开“陈心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讨论会
今年的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节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设立,旨在弘扬科学家精神,团结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争先。经过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程序,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于5月30日正式发布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名单,其中广东省3家单位入选,陈心陶精神教育基地成功获评,建设期至2026年。陈心陶精神教育基地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楼、中山大学医学博物馆、中山大学南校园陈心陶故居,以及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陈心陶纪念碑、初心学堂5个场所组成,是陈心陶教授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5月30日上午,为深入学习“心陶精神”,继承发扬科技工作者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我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全体教职工齐聚一堂,共同商议如何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建设“陈心陶精神教育基地”,发挥立德树人作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设方案如下:
1.在初心学堂设立“心陶书室”,开展“心陶大讲堂”系列活动,积极推进健康科普,提升乡村康养水平。
2.在初心学堂建设蚊虫综合防治示范基地,将南山镇打造成 “无蚊小镇”, 提升乡村宜居环境。
3.带领我院医学生在陈心陶精神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弘扬“心陶精神”,面向国家需求解决疾病防治的关键问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国家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要充分发挥“陈心陶精神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同时,我们将整合学校多学科优势资源,扩大“陈心陶精神教育基地”的辐射效应,助力南山镇发展低碳经济,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寄生虫学教研室教职工共同商议“陈心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稿件来源:寄生虫学教研室,初审:张晓红,审核:王斌,审核发布: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