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课| 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匡铭

发布人:张晓红

编者按:中山大学不断加强卓越教师培养,引导教师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名师名课”专栏旨在让广大教师开拓教书育人新思路,促进教和学的改革,追求卓越教学。

 

匡铭,外科教授,中山医学院院长兼中山一院副院长,南粤优秀教师,2021年第十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第八届中山大学校级教学名师,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住培基地负责人”,现任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守护初心,医路艰辛终不悔

1991年,匡铭老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师从吕明德教授,毕业后选择继续读博深造,并于2004年获得中山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此后曾到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留学三年,其他时间他都立足于中山医这个临床、教学及研究前沿阵地践行着医学梦想。

多年来,从医、从教,匡铭老师一直固守着自己心中向往的理想高地,将医者、医学研究者、临床教师和医学教育管理者等多重身份担于一身,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力以赴、披荆斩棘。作为一名医生,他总是急患者之所急,设身处地地为患者排忧解难;作为一名医学研究者,他致力于带领团队研究疾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手段,为攻克一个又一个临床难题而努力奋斗;而作为一名临床教师和医学管理者,他除了承担起临床教师应尽的责任,更是以一名医者特有的家国情怀,致力为医院、学校和社会培养一批批卓越的医学人才。

 

身正为范,做学生医学生涯的领路人

东汉华佗有言:“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匡铭老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为学生树立榜样。作为外科医生,尽管临床任务十分繁重,他在学生培养工作上仍倾注了大量心血,每年均承担了本科生、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培养等教学任务。匡铭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总是落实到细节上,他常常在半夜做完手术后的凌晨给学生发去修改论文的邮件,亲自把关学生的临床文书和实验记录,对其中的用词甚至标点符号都会一一指正修改,也经常利用中午和周末的休息时间,到动物实验中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一步一步引导、启发和帮助学生追寻自己的研究方向。

他常常对学生说“勿以事小而不为,勿以事难而退之”、“能积微者速成”,引导学生们在日常科研和工作学习中做到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学生们从匡铭老师的一言一行中,切身体会到了他孜孜不倦、求知若渴的学者风骨,也无一不被他如同铁人般的勤奋和刻苦所折服和影响,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他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

匡铭教授团队合影

 

匡铭副院长为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讲授《医学伦理学》开学第一课

 

指导学生临床技能操作

 

对学生们而言,他亦师亦友。除了学业和工作,匡铭老师还时常跟学生们一起打球、运动,鼓励大家拥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从而保持干劲,在未来的医学生涯越走越远。

篮球赛后匡铭老师与学生们合影

 

锐意进取,推进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创新

匡铭老师是一名心怀理想,脚踏实地的医学教育管理者,作为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他始终坚持把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首位,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协助肖海鹏院长在教学、医学教育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立德树人效果明显,培育出具有强烈职业责任感的医学生,如“地铁救人最美医学生”、抗疫勇于“逆行”的医学生志愿者等;职业化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特色鲜明,培育出教学综合素质突出的强大师资队伍,教师团队入选首批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8人次担任国内外知名医学教育组织/机构的重要任职,12名师资荣获全国住培优秀奖项;教学平台建设成效突出,近年建成一系列国家级/省级教学大平台、国家“金课”1门、省级“金课”6门,主编/副主编出版国家本科规划教材6本,发表教学论文122篇,其中,在国际高水平医学教育期刊上发表8篇, 促成5项教学改革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18项教学改革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胜任力培养成效卓著,国内首创“专科学院制”培养模式开展推进医学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一体化培训,学校实习生代表队参与第六至十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成绩优异。

多年来的从医从教、国外学习以及中山医学院医学教育管理经历,给了匡铭老师开阔的视野和前瞻的思维,使得他对医学教育有着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也正是心中的这份热爱和执着,激励着他引领学生不断成长,也推动着医院和学校的医学教育走向新的征程。

匡铭副院长与学校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八年制赛道金奖和五年制赛道银奖获奖学生合影

 

(转载来源:中山大学教务部官微,初审:张晓红,审核:王淑珍,审核发布: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