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叶小菁团队联合孙逸仙医院林伟杰团队、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张燕团队发现脑膜淋巴管在调控应激易感性的性别差异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影响全球约4.4%的人口,是致残率最高的精神障碍。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并且表现出更严重的抑郁症状。应激是促进抑郁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女性同样较男性对应激更敏感,然而造成这种性别差异性的机制仍不清楚。
脑膜淋巴管是最近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被鉴定的免疫结构,具有清除脑源性分子和运输免疫细胞的重要功能,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免疫系统的桥梁。近日,我院叶小菁团队、孙逸仙纪念医院林伟杰团队和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张燕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科院一区TOP杂志,影响因子17.694)期刊发表题为A functional role of meningeal lymphatics in sex difference of stress susceptibility in mic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导了亚慢性可变应激(sub-chronic variable stress,SCVS)诱导雌鼠而非雄鼠出现抑郁样和焦虑样行为,并伴随着雌鼠而非雄鼠脑膜淋巴管结构和功能发生损伤,而调控脑膜淋巴管可改变雌雄小鼠对应激诱发的抑郁样和焦虑样症状的易感性。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应激诱导脑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趋化因子CCL6损伤其自身,进而导致甘油三酯等脂质分子在情绪关键脑区前额叶皮层(mPFC)和腹侧被盖区(VTA)累积,引发mPFC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VTA多巴胺神经元活性异常。

综上,本研究首次发现反复应激引起脑膜淋巴管损伤可能是影响不同性别个体对应激易感性的关键因素,提示通过影像学手段检测脑膜淋巴管的变化,可能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的客观标志物,并为通过修复脑膜淋巴管干预相关精神障碍的新型方案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毕业博士生戴卫平、2020级硕士生杨梦倩、2019级博士生夏沛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叶小菁教授、林伟杰教授和张燕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2556-x
叶小菁教授团队的研究关注于:(1)记忆的神经环路、神经编码和分子机制,及认知障碍的干预机制;(2)脑-免疫相互作用在抑郁、焦虑等神经精神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团队获得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支持,常年招聘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并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欢迎有神经生物学、免疫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背景,对科研有热情,肯干肯想,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青年科研者加入(请联系yexiaoj8@mail.sysu.edu.cn)。
(稿件来源:叶小菁教授团队,初审:沈洪燕,审核:周家国,审核发布: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