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2年学术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
2022年11月18日下午,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2年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广州北校园科技楼15楼博济厅顺利召开。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举行,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建国院士、副主任陈化兰院士、委员卢洪洲研究员、张永振研究员、江陆斌研究员、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博士后和研究生共43名等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徐建国院士主持。中山大学兰平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词,科研院基地处何伟玲副处长、刘源老师出席会议。

兰平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学校非常重要的科研、教学和国内外交流平台。兰校长感谢学委会专家对实验室的支持和帮助,实验室得以发展、壮大,几轮评估都取得佳绩。随后,兰校长简单介绍我校医科情况,强调将通过医学部,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整合,为平台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实验室以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将在平台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引育等方面将得以进一步飞跃。希望疫情过后,能有更多机会邀请各位专家莅临中山大学进行交流、指导。

实验室主任邓凯教授作了实验室2022年度工作汇报,介绍了实验室在平台建设、学科发展、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和国内外交流情况。他提出,在国家整体提升生物安全重要性的大背景下,实验室面临传统热带病领域资源缺乏、研究方向的整合、人才队伍引育、关键技术的引领性等方面的挑战。希望通过专家的指导,提供实验室发展的思路。
会上,实验室4位骨干成员就各自的研究方向和进展做了学术报告,包括丁涛教授的“微生物组学与媒介生物”、孙彩军教授的“基于HSV-1新型载体的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研究”、孙希副教授的“肝脏组织来源的胞外囊泡携带宿主源性miR-142a-3p靶向WASL阻断日本血吸虫发育”以及张译文副教授的“SARS-CoV-2病毒通过ORF8蛋白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四位的报告不仅展示了实验室在虫媒传病、病毒研究等方面的进展,更体现了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
随后,围绕实验室的发展方向、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学委会委员和与会人员开展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学委会成员一致认为,实验室在过去一年的工作扎实认真,成绩值得肯定。在研究方面,在寄生虫领域的坚持、微生物和组学交叉融合的突破都体现实验室的能力。在人才引育方面,能看到青年科学家的力量,队伍建设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国内外合作和交流方面,保持以往高水平交流平台的搭建,体现实验室的交流优势。徐建国院士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目前的新形势和新发展阶段,实验室应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一带一路”和大湾区建设需求为导向,聚焦科学问题,在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