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讲座 |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玉贤:中国的高等教育、知识传播与人才成长之路
2023年2月23日上午,本年度首场院士讲座由中山大学医学部、中山医学院、孙逸仙纪念医院、肿瘤防治中心联合主办,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科技楼15楼博学厅隆重举行。讲座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玉贤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为师生们作题为“中国的高等教育、知识传播与人才成长之路”的专场报告。报告由中山大学医学部主任、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中山医学院党委书记张琪教授联合主持。本场报告线下参与师生约250人,另外,吸引了科研云-B站、科研云-微博、科研云-有道词典直播平台、寇享平台相关领域观众共计1.5万人在线参与观看。各位师生线上线下交汇,共享学术盛宴。

讲座现场
首先要有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德行为先,要想成为科学家,学术素养很重要;但要想成为大科学家,学术素养之上的东西更重要。
二是要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和运气,在校要苦练技能,锤炼本领,当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运气也将会伴随。
三是坚持阅读,尤其是阅读课本以外的有启发性的书,脱离课本的束缚,将课本作为帮助我们“读万卷书”的工具,撬开世界的大门。

朱院士亲切分享
朱院士以自身成长经历,分享了他多年来学习、科研、教学总结的经验,为老师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讲座,并具体耐心地解答了现场师生们的疑问与困惑。朱院士的精彩报告恢弘翔实、立意高远,与会者仔细聆听、积极提问、广泛交流,受益匪浅。

现场互动
最后,朱玉贤院士对我们学院的学生也作出寄语,希望每个人都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拥有服务社会、保障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领,健康快乐生活120年!
专家介绍

朱玉贤,著名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教育部CJ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89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长期从事棉花基因组、比较基因组及演化研究,棉纤维发育功能基因组学和拟南芥转录调控因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截至目前已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34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300点,被SCI刊物引用超过7100余次。两篇二倍体棉花基因组的Nat Genet论文都列入世界最被广泛引用论文的前1%,而异源四倍体棉花基因组的Nat Biotechnol论文是0.1%的热点论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有关棉花纤维细胞伸长发育的基础研究已在2008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在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兼任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常务副主编,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农作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13年至今任教育部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总体组技术副总师,主持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著有全国通用大学分子生物学教科书《现代分子生物学》(第1-5版)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译有《PCR传奇》和《细胞的起源》。
(稿件来源:党政办公室,初审:朱毅琼,审核:周家国,审核发布: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