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Nature reviews》发表评述,高度肯定颜光美教授团队溶瘤病毒M1研究工作

发布人:中山医学院

    最近,《自然.评述》(《Nature reviews》)发表对颜光美教授团队溶瘤病毒M1研究工作的评述,其题为“Liver cancer: Sensitiz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o oncolytic virus therapy”。

    该评述的主要内容围绕颜光美教授课题组2017年8月23日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中,颜教授团队筛选了数百种临床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发现一类靶向抑制内质网相关降解通路(ER-associated Degradation Pathway, ERAD)的小分子化合物能显著增强M1病毒的抗肿瘤活性,增幅高达3600倍。课题组在小鼠的肝脏上注射人肝癌细胞建立了原位肝癌模型,且证实在此模型上应用低剂量的溶瘤病毒和增效剂能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一倍以上。此外,这种增效活性还在来源于临床肿瘤手术标本的离体培养组织上得到验证。在食蟹猴上,溶瘤病毒M1和ERAD抑制剂的联合应用也表现安全。作用机理上,ERAD抑制剂主要通过直接放大溶瘤病毒M1诱发的内质网应激引起细胞凋亡来增效,但仍然不引起正常细胞的毒性。

    该评述提出了颜教授团队工作的突出亮点,即证明了系统性给予M1病毒,并且简单的添加小分子化合物,便可以升高病毒靶向肿瘤细胞的死亡。抗癌药物的系统性给药是靶向全身弥散性肿瘤细胞的理想方式。然而,由于血液中的中和抗体以及肝脏和脾脏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非特异性清除作用,导致只有少部分的溶瘤病毒能够通过系统性给药途径到达肿瘤部位。因此,建立一种新的方法,以提高通过血液注射溶瘤病毒的疗效是梦寐以求的。颜教授团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信服的证据证明系统性给与溶瘤病毒和小分子化合物能有效杀伤肿瘤并且绕开了肿瘤细胞对高浓度病毒摄取的需要。

    同时,该评述也指出,鉴于在最近的临床研究中,溶瘤病毒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成功,现阶段正式溶瘤病毒研究的鼎盛时期。颜教授团队的工作是非常及时且具有临床相关性的,这归因于包括非人灵长类动物安全性在内的大规模临床前研究,M1-VCP抑制剂用于临床试验的期待是有理论保证的。追踪这个团队的后续研究将会非常有趣并且令人期待,这将会造福临床肝癌患者和其他肿瘤患者。

1

VCP抑制剂增强M1病毒溶瘤效应机制图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rgastro.201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