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魏绪红副教授团队揭示激活脊髓背角胆汁酸受体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

发布人:张玉琦

      周围神经损伤常会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显著特点是在损伤愈合后,痛觉异常依然存在数周、数月乃至数年,使患者痛苦不堪。药物治疗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用治疗方法,然而只有部分患者对传统的镇痛药敏感,治疗效果不理想,且长期使用可形成依赖性。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日,我院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系疼痛研究中心魏绪红副教授团队利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SNI)发现SNI后7天及14天时脊髓背角总胆汁酸水平下降,突触外GABAA受体特异性亚基δ亚单位的表达亦发生下调,而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胆汁酸合成限速酶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胶质细胞及GABA能神经元上胆汁酸膜受体TGR5及胆汁酸核受体FXR的表达均发生上调。鞘内注射TGR5特异性激动剂INT-777或FXR激动剂INT-747可缓解SNI导致的机械痛觉超敏,且这种缓解作用可以被GABAA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所阻断。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证实了INT-777或INT-747可以抑制SNI痛模型引起的脊髓背角神经元ERK的磷酸化及胶质细胞的激活,且证实该作用亦可被GABAA受体阻断剂所阻断。该论文发现脊髓背角存在胆汁酸合成限速酶,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可自身合成胆汁酸。该胆汁酸可作为信号分子与其膜受体TGR5及核受体FXR结合,激活突触外GABAA受体,增强其对脊髓背角痛觉传递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从而缓解小鼠的机械痛敏行为。

 

 

      上述成果近日在CNS Neuroscience &Therapeutics期刊发表“Activation of the bile acid receptors TGR5 and FXR in the spinal dorsal horn alleviates neuropathic pain”。我院2019级硕士生吴宇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邱煜鑫主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苏敏芝主管技师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魏绪红副教授为本文的末位通讯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宫庆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疼痛研究中心刘先国教授的大力帮助。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cns.14154

 

(稿件来源:魏绪红副教授团队,初审:刘梦圆,审核:周家国,审核发布: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