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学术报告第238期—尾神经电刺激在慢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和机制
尾神经电刺激在慢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和机制
发布人:中山医学院
发布日期:2015-11-18
题 目:尾神经电刺激在慢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和机制
主讲人:张树欣博士
主持人:曾园山 教授
中山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
时 间:2015年11月27日(星期五)下午15:00时
地 点: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永生楼四楼讲学厅
内容简介:
中枢模式发生器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 是存在于动物和人类脊髓中的局部神经网络,控制和协调两后肢肌群的活动。尾神经电刺激是一非侵入性功能性电刺激方法,能够激活位于脊髓腰段的CPG,导致瘫痪大鼠具有临时性的运动功能。我们利用这种方法对慢性脊髓损伤的大鼠进行长期的功能训练。经BBB评分,运动力学分析以及横梯行走测试证明,这种方法明 显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这可能与运动功能训练导致的神经重塑有关。神经电生理测试也证明尾神经电刺激有促进脊髓感觉运动传导及脊髓反射功能的恢复。此外,尾神经电刺激也可能有促进轴索再生及防止或缓解病理性神经痛/自噬的作用。
主讲人简介:
毕业于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后获同校硕士学位及日本高知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研究中心研究员及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和江苏南通大学客座教授。从事脊髓损伤研究二十年。
欢迎各位师生踊跃参加!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
2015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