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精神病学五届二次学术交流会圆满结束

发布人:中山医学院

    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精神病学五届二次学术交流会于2017年8月25日至28日在广州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教授齐聚珠江之畔,共同参与了这场群英荟萃、盛况空前的学术盛会。本次会议由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承办,共分为“毒品与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法定能力鉴定与强制医疗”、“精神损伤与伤残鉴定”、“质量管理和其他”四个专题研讨。2017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技术新进展”同时开班,参加者考试通过后将获得I类学分6分。研讨主题均与法医精神病学的工作内容和鉴定活动直接相关,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会议讨论效果好、收获大,学术氛围浓。
    在开场报告中,赵虎教授阐述了国内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面临的挑战,着眼于全局高度,体现了中国法医精神病学科发展趋势的全方位、战略性思考。在介绍了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中的疑难复杂鉴定案例,譬如共病诊断问题后,他针对具体鉴定方法提出建议,有很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黄建国主任作《毒品所致精神障碍司法鉴定的困境》报告,提出按“一行为说”和“二行为说”两种处理方法。胡纪念教授报告内容为《毒品所致精神障碍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中的证明问题》,他建议遵循“精神障碍非毒品所致”的推定原则,并按照“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确立诊断。
    在“法定能力鉴定与强制治疗”研讨专题中,蔡伟雄教授呼吁在当前执业环境等背景下,各鉴定机构按司法部行业标准《指南》来解决毒品相关等复杂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相关问题。强制医疗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周建松主任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危险性评估概述、现状和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了预防或减少暴力风险的建议。张钦廷主任也介绍了凶杀精神分裂症者相关基础应用研究情况。
    高北陵主任针对性自我防卫能力评定提出了“鉴定伦理学”。此方面我国法律标准、程序及技术标准所涉有限,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势必可以解决目前实际鉴定中的许多问题。
    在“精神损伤与伤残鉴定”专题中,赵虎教授对《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做了详实的解读,介绍了具体操作实践的方法、伤病关系处理等,对鉴定实践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袁尚贤教授则回顾性总结了当前我国精神损伤司法鉴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复杂、重复鉴定的案例提出了应对措施。
    
张钦廷主任具体介绍了P300与脑外伤所致人格改变的相关性研究,从神经电生理角度为鉴定提供了新思路。王健主任总结了精神障碍伤病关系评定的现状,并对实际工作中的难点提出了针对性意见。
    在最后一个专题中,陈立成教授介绍了西方社会处置和对待精神障碍人员的发展历史,引人深思。陈琛老师探讨了司法精神病鉴定人员的质量控制模式,为提高鉴定人队伍的素质水平提出了建议。
    疑难案例讨论的环节中,唐玉冰主任和薛丽老师分别带来了一例阿莫达非尼致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案例和一例杀人案件的刑事责任能力鉴定讨论。多名专家学者与学员代表零距离接触,多方位交流和对话,多视角畅谈应对技巧。
    
在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赵虎教授团队会务组精心准备和组织下,在各位授课老师、学员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圆满结束,参会人数150余人,达历史新高。此次会议互动性强,参与度高,反响热烈,激荡了新思维,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中青年专家,为促进我国法医精神病鉴定、科研、管理的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供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