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育人|《基础解剖学》智慧课程建设

发布人:张玉琦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虚拟现实技术重构全球教育生态的浪潮下,医学教育正经历着从知识传授向能力本位的范式转型。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传承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以教育部新医科建设为导向,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智育人体系,丰富立德树人内涵,培养适应未来医疗需求的"医学+"复合型医学人才。

《基础解剖学》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石课程,承载着为医学人才构建人体结构与功能认知框架的核心使命。中山医学院依托深厚的学术积淀,组建了一支由资深教授与青年教师共同组成的复合型师资队伍,通过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医学基础和临床技能相关的人体结构知识。

智慧赋能:重构教学新生态

传统解剖学教学因人体结构复杂、知识点庞杂,学生常面临理解困难、自学效率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统一部署下,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郭开华教授牵头依托超星泛雅平台,基于已在学银在线稳定运行10期的《基础解剖学》课程,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DeepSeek大模型,匠心打造了《基础解剖学》AI智慧课程。该课程以AI技术为引擎,深度融合知识图谱构建、智能资源推荐与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为传统解剖学教学注入智慧基因,助力师生跨越知识鸿沟,共探生命奥秘。

构建知识图谱:优化知识体系

《基础解剖学》课程涵盖大量的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知识,如运动系统、内脏学、脉管学、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这些知识模块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了人体结构的完整蓝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课程对知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与重构,共建设264个知识点,关联学习资源264个。还编制了2124道试题,覆盖各个知识点,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效果。并设置重点、考点、难点等标签,明确学习方向,突出关键内容。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清晰把握知识脉络,快速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进度精准定位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复习和巩固。

智能资料助手:助力学生突破自学困境

由于课程涉及的基础解剖知识广泛且深入,涵盖了大量复杂的人体结构和功能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以进一步补充和拓展所学内容。因此团队在课程中嵌入资料助手智能体,通过AI技术赋能,智能推荐与本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料不仅涵盖了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还提供了更深入、更广泛的拓展内容,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加深理解,提升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AI助教全方位学习支持,助力学生紧跟学科前沿

课程搭载融合deepseek大模型的AI助教,不仅能够精准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复杂的解剖学知识。还提供陪伴式学习,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根据学习行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此外,AI助教还能通过智能算法进行文献搜索,快速定位到与课程相关的高质量学术资料,从而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通过一课一助教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助力学生在基础解剖学的学习中紧跟学科前沿。

学情分析:因材施教助力精准教学

通过《基础解剖学》智慧课程,教师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各类学习数据,包括知识点掌握率、完成率统计、学生分层画像以及班级间的多维度对比分析等。借助AI学情分析,教师可以实时、多维度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偏好等关键信息。利用AI真正赋能教师,实现精准化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分析结果,及时优化调整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

《基础解剖学》课程简介

本课程获1992年中山医科大学重点课程、1998年广东省重点课程、2000年广东省优秀课程、2004年广东省精品课程、2005年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广东省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并于2020年获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