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社会与文化”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开幕式成功举办

发布人:中山医学院

2017622号,医学、社会与文化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在深圳五洲宾馆成功开幕。来自国内外的著名医学人文专家,亚洲地区青年学者参加了开幕式,医学、护理、社会科学等领域的领衔人物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本次训练营的开展。本次训练营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哈佛燕京学社、深圳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哈佛大学医学人类学项目、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医学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


 

1

  


     本次开幕式主持人、组委会主席程瑜教授介绍了本次训练营的渊源。程瑜教授是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与中山医学院双聘教授、中山大学医学人类学与行为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员。

     2015-2016年,程瑜教授受邀到哈佛大学访学。在访学期间,他与Arthur Kleinman(凯博文)教授对中国医患关系进行了多次探讨。他们认为,在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众多因素中,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为主要原因之一,这让他们产生了举办一次医学人文训练营的想法。在深圳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在来自哈佛大学、UCLA、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学者的支持下,众多医学人文领域的顶尖学者汇聚一堂。

2

 

 

      
        本次训练营组委会主席之一、全球医学人类学领军人物、哈佛大学医学人类学专家Arthur Kleinman(凯博文)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医患关系不只是中国面临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需要连接人文与医学,实现对社会的照护(Caregiving)。医学人文领域不仅能大力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更能推动医学实践。医学人文的发展不会改变医学科学体系本身,但能不断推进医学教育、科学研究等的发展。凯博文教授认为,对社会的照护不仅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更能增进对医学人文的理解。他还希望将本次训练营的视野放大到亚洲,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对话,共同探索亚洲医学人文教育及其实践的发展模式。

 

3

 

(右二为孙美华副主任)


    来自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孙美华副主任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她为我们带来了来自深圳的声音。在深圳市短短三十年的发展时间里,人口从三十万发展到两千万,经济、政治、文化等快速发展,在周边姐妹城市中起着领头作用。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出现,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对医学的不信任、社会对正确生死观普及方面的缺失等等,这些都急需医学人文的发展。大力推进生物医学人文医学社会医学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肯定人的价值,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孙美华副主任肯定了此次活动的价值,希望在深圳推动医学人文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4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潘绍山少将提出了对人文护理发展的看法。人文护理与现代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因此,为护理领域注入人文精神,将人文护理贯彻到医护实践中,将是人类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能大大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顺应了人自身的发展需求,实现对人自身的解放。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书记、教授,广东医师协会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主任黄庆晖,深刻地理解国内的医疗环境,特别是医患矛盾。他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人文小康。因此,医学必须与人文科学合作,不断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动力。

此外,由于天气原因而未能到达现场的嘉宾---中山大学副校长黎孟枫教授与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景军教授仍然带来了对本次训练营的问候与祝福。     

最后,程瑜教授对开幕式进行总结。本次训练营通过将世界领先的医学人文教育与科研体系和亚洲地区进行对接,致力于为亚洲地区的医学教育、社会科学及人文教育之间探索出一个跨学科交流的模式,不断推进医学人文的发展。

就如Kleinman教授在开幕式上所说,天下都是我们的”———我们能从社会与文化的视角不断探索医学教育与医学实践,放眼社会,推进医疗健康事业与整体社会发展;我们都是老百姓”———我们本身也是人文医学的受惠者与推崇者,不断从医学人文的发展中获得对自身健康的保障与个人的发展。在放眼天下的豪迈与心切社会的仁慈之爱中不断探寻对社会的理解,在医学人文与社会发展之间构建起多样的纽带,实现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与提升,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

 

 

   本次开幕式获得圆满成功。(医学人文研究中心供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