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医•名人】黄天骥教授主讲中山医学院“名师•名医•名人”大讲堂
5月6日上午,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主办,中山医学院团委学生会承办的“名师·名医·名人”大讲堂第二期讲座在北校园科技楼十五楼博学厅举行。中山大学中文系黄天骥教授、国际翻译学院党委书记陈有志、国际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钟一彪、副书记靳祥鹏、中山医学院院长宋尔卫教授,中山医学院党委书记吴忠道教授、副书记陈昌龄出席了大讲堂。本场讲座吸引来自珠海校园的国际金融学院、国际翻译学院和我院共约300名师生参加,由中山医学院团委学生会副主席黄灏同学主持。
讲座由黄天骥教授主讲,主题为“漫谈传统诗词的现代意义”。黄天骥教授由北校园行政楼的对联“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引入,认为行医者应具有慈爱心肠、社会担当和人道主义精神。他指出传统诗词具有很大价值,诗词的熏陶能丰富人的思想和情感,以诗言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万物和体会人性的“真善美”,在这些方面古人和今人都是相通的。
黄教授用精练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比喻向学生们概括了中华传统诗词的精华之所在,以及其对人格的熏陶浸润、对思想境界的升华。他谈到传统诗词对医学生培养的助益时,指出医者应常怀仁爱之心。行医者不单单是诊治疾病和科学研究,而是以将心比心的态度尽己之力关爱患者,救助更多的人。同学们要立志成为拥有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医生,这正是医者仁心的最高境界。
他提到,人生在世,总会历经一些波折,作为医学生,未来需要面对病人、面对死亡,而这都需要坚强、开朗、乐观主义精神为支撑。古有李白的“与尔同销万古愁”,苏东坡被贬时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对先哲诗词的解读,他解释了如何通过鉴赏诗词去学习先哲的豁达精神,进而乐观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不顺与挫折。
黄天骥教授以示读《念奴娇·赤壁怀古》结束本次讲座。整场讲座,黄教授娓娓道来,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现场师生掌声不断。他的人格魅力和为师风范,深深折服每个人。
最后,学生代表向黄教授赠送学生自己手绘的黄教授的肖像画,院长宋尔卫教授为黄天骥教授颁发授课证书并为本场讲座总结。宋院长指出,黄天骥教授讲授了传统诗词文化的精髓,也是对学校“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中“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最好诠释。他提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这里的“偷”是借助的意思。“偷”指的是“偷句”、“偷意”、“偷势”。“偷句”,即借助古人的诗句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偷意”,即把古人去国怀乡的壮志情怀植入到基因之中,使之代代相传。他举例解释道,苏东坡先生见乱石而思峭壁,这过程就像科学家通过现象去探索本质,这种以小见大、不断探索的品质就是领袖气质,这就是我们未来成为行业领袖的情怀;“偷势”,即把古人在诗词中展现的气势经过逻辑消化,变成我们自己的逻辑思维,这种逻辑思维对于医生的实验科研和临床诊断都至关重要,有助于大家成为一代名医。
中山医学院“名师·名医·名人”大讲堂是学院围绕学校“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两个课堂协同育人水平的重要举措,每学期会定期开展,助力同学们成长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