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3年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遴选工作的通知
学校已开始启动2013年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学位﹝2009)10号)等有关研究生培养专业设置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遴选工作原则上按一级学科进行。
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遴选应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重点考察申请人的科研活跃度、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以及申请人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业绩。
二、遴选范围
我院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均可开展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遴选工作。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遴选工作按照一级学科。
三、基本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及高尚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身体健康,能履行实际指导研究生的职责,每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国内指导硕士生;年龄在56岁以下(1957年9月及以后出生),且具有硕士学位。
(三)应是专任教师、科研人员,同时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是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科研经验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四)有明确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目前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并有足够的科研经费,能支持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为鼓励发挥科研团队联合攻关的作用,对于获得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资助的课题组成员视为满足科研项目及经费的要求。
(五)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熟悉本领域研究工作的前沿情况。科研活跃,科研成果有较好的学术影响和应用价值,近五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至少5篇属于申请学科范围的研究性论文(国内刊物必须是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请登录研究生院网站-学科与导师-导师遴选-硕导遴选栏目查看),其中第一作者的论文不少于3篇。其他形式的成果由各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视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六)有较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协助指导研究生的经历,并参与过至少一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
(七)至少能运用一门外语熟练阅读、翻译专业文献,并能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外语学习。
(八)对于刚从国内外引进的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在科研项目以及教学经历上可酌情放宽要求。
四、遴选程序
(一)个人申请
1. 新申请人:符合基本条件者,可提出申请。新申请人填写《中山大学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附件2)一式五份,随附相关证明材料一式一份(单独装订),交所在学院、审核和公示,填写《2013年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遴选申请人科研情况汇总表》(附件4)电子版发到hzhiwen2@mail.sysu.edu.cn。新申请人只能申请一个学科的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
2. 跨/转学科申请人:已具有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者,因工作岗位变动或研究工作需要,可申请转学科或跨学科。申请人填写《中山大学硕士生导师跨/转学科申请表》(以下简称《跨/转学科表》,附件3)一式一份,交所在学院审核和公示。填写《2013年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遴选申请人科研情况汇总表》(附件4)电子版发到hzhiwen2@mail.sysu.edu.cn.一级学科内不需办理跨/转学科手续(临床医学除外)。
(二)材料审核与公示
学院将对材料是否属实进行核实,并在本单位公示五个工作日。进入公示程序的申请材料不得修改。
公示期结束后,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将在《申请表》签署审核结论以及是否同意申请的意见,连同《2013年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遴选申请人科研情况汇总表》(附件4)提交申请学科所属的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审议。对有异议的申请,应形成书面的调查结论,一并交学院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审议。
校内申请人工作单位与申请学科(或跨/转学科)所在的单位不一致时,应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将公示后的申请材料提交申请学科所属的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审议。
(三)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审议
学院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将根据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遴选的基本条件,结合申请人材料的公示期情况,逐一审议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者获得推荐,名单提交学位分委员会审核。
(四)时间安排
1、申报老师需于11月3号前提交材料至办公楼后座214室。
2、11月7日-11日进行公示
3、11月15前学院研究生学位与教育专门委员会进行评议并上报学校。
五、其他
本次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申请的有关手续必须由申请人本人履行。凡申报材料不实、弄虚作假,或在科研中有抄袭、剽窃行为者,一经查实即取消申请资格,且三年内不得提出申请。
学校相关通知及文件地址连接:http://graduate.sysu.edu.cn/学科与导师--导师遴选--硕导遴选。
联系人:黄志文、朱敬欢
电话:87331459
中山医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室
2013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