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2009年发展战略研讨会
2009年1月9~11日,中山医学院2009年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从化顺利召开,会议分院长工作报告、教授沙龙、教学科研工作研讨三个阶段进行。学院全体教授和院领导约50人出席了会议。黄达人校长、许宁生副校长、985办公室/211办公室杨清华主任、医学科学处蔡卫斌副处长、附属第二医院林仲秋副院长应邀出席了会议。
在会议第一阶段,黎孟枫院长回顾了2008年具有突破性成绩的几项工作:本科学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成绩可喜,学科建设与科研条件的日趋完善,科研经费和科研产出的持续快速增长,高端学术人才增量明显,研究生课程改革初见成效,科技研发基地初步建成。报告指出,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院获取资源、进行高水平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潜力有了突破性的提高,重振了医学院在我校医科中的实力优势,为进一步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信心和基础。报告总结了两点工作体会:以临床技能中心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申报为例,阐述了我院学术系统与行政系统的高度配合已取得的重要成效,但仍有进一步加强的空间;以本校生命科学学院和国外医学院等为例,论述了我院教学科研队伍体量仍严重不足,这将可能会制约到下一步的跨越式发展。在谈及2009年及今后发展思路时,他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指出学科建设是学院教育水平、学术创新力、社会服务能力综合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全面分析了我院所有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建设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学院加强学科建设宏观层面的措施。对事关学院长远发展的条件支撑建设,他认为教学条件建设要以教学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为重点,科研条件建设要以院级公共仪器平台、PI制管理、重点实验室申报与管理为重点,人才队伍建设要以高端人才引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为重点。医学科技综合楼为学院发展拓展了空间,黎院长在报告中重申了空间配置与管理的总原则。
在会议第二阶段,陈家树、陈元、陈仲本、邓宇斌、冯鉴强、高国全、关永源、黄曦、江丽芳、蒋玮莹、竞花兰、雷万龙、黎孟枫、黎明涛、李朝红、李峰、刘先国、吕芳丽、潘景轩、帅心涛、陶亮、汪华侨、王一鸣、王学钦、吴长有、谢富康、徐杰、杨惠玲、余新炳、曾园山、赵虎、周丽华和周兴旺等教授以PPT形式对2008年度科研项目申报与获准、发表学术论文、指导研究生和长学制学生人数、研究生预计毕业及取得学位、授本科生课程名称与教学时数等情况进行了交流。因部分教授不能到会,会议还展示了吴忠道、李隽、詹希美等教授的PPT内容。
在第三阶段,会议特邀医学科学处蔡卫斌副处长作《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申报》的专题报告、附属第二医院林仲秋副院长作《从临床角度谈对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希望》的专题报告。吴忠道副院长结合我院本科教学工作对《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进行了解读,刘先国副院长通报了医科博士生毕业对发表SCI论文的要求、2009年博士生招生复试等工作。与会教授们就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申请、临床教师参与基础教学、教学大纲与课程安排、研究生中期考核与提前答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会议期间,黄达人校长针对学院情况做了讲话,他指出广大教师在科研工作方面要加强紧迫感,科学问题要考虑国家需求,学院应提醒或帮助教师厘清科研思路,凝练科研方向。他认为学院已充分认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对学院发展的战略意义,并已有较周全的考虑,他建议学院根据一级、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需求,要优先选择二~三个二级学科予以重点建设,以占领未来学科建设的制高点。他还建议学院对未来数年的建设要及早做中长期规划,在新大楼空间分配时要预先考虑好未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在发展战略研讨会的最后,黎孟枫院长做总结性发言,他说学院一年一度的研讨会主要目的是增进学院学术共同体内部的交流与了解。评价学院是否发展得更好,一个是外部评价,如排名等各类统计指标,我们不能置之不理,但也不能受其牵制;一个是内部评价,即学院内部人员的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对学术共同体的认同感得到提高。2008年,学院学术系统与行政系统两方面高度配合,在争取外部资源与发展空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学院发展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人员体量,解决体量问题有三条途径:一是继续发掘学院现有人员的潜力,二是提高行政组织效率实现现有体量的增值,三是增加新生力量。对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这类国家规划项目,学院要有所组织,有所计划,争取获得更多的资源。对医学教育工作,建议由附属第二医院与中山医学院共同挑选精兵强将,尝试从选修课入手探索如何将基础与临床更好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