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面向”、 聚焦生物安全领域,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蚊媒病关键防制技术研发中心

——学习中山大学2020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

发布人:贺素磊

        2020年6月13日,中山大学2020年春季工作会议在珠海召开。罗俊校长作了题为《完善大学治理体系 共商内涵发展规划——推进一流大学建设行稳致远》的会议主题报告。罗校长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来学校发展成就,梳理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学校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并探讨了实现规划的主要遵循。通过参加会议和认真学习领会罗校长报告的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坚持 “三个面向”的决心,也进一步增强了对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心。

        作为学校医科主体学院,我院承担全校医科各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协调临床课程教学等教学任务,负责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法医学和基础医学专业培养任务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生招收培养等任务,同时还承担基础医学学科建设以及牵头临床医学学科建设任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院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较好地完成了 “十三五”规划任务,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在各类学科排名中,基础医学学科建设水平稳居国内前五,并形成了以重大疾病防治和人类健康重大问题为导向的稳定学科方向,即病原生物学与热带病防治、干细胞生物学与组织再生、神经疾病基础与神经生物学、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基础、代谢性疾病病理生理学基础、基础免疫与免疫治疗以及法医关键技术研究;学院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引育成果显著,2019年学院院长宋尔卫教授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支撑我校医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相比,学院在学科领军人物和大团队建设、重大成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对标“三个首先想到”的办学标准,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贯彻学习2020年春季会议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自力更生、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凝聚师生共识,认真做好我院“十四五”规划,推动学院发展更上一层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传染病如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和疟疾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媒介防控则是这些疾病的主要有效防控措施。目前,我院在昆虫不育技术防控伊蚊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20年6月19日,国家原子能机构领导专门来我校为“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 揭牌。这一国家级研究中心落户中山医学院,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在SIT、IIT技术在媒介防控技术上的应用创新缔造了新的条件和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发展机会,通过与IAEA和WHO等国际机构的合作,积极争取“亚洲地区绝育蚊生产基地”和“蚊媒防控培训基地”等大项目的建设;通过学校百人引进计划,积极引进高水平的青年学术骨干,尽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大团队的建设;通过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强蚊虫发育机制等基础研究大平台建设,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参与国际卫生合作与竞争能力,为防控重要虫媒病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为全球提供蚊媒防控的“中国方案”,并始终保持在这一领域的引领地位。

        为加快蚊媒防制技术领先步伐,近期学院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措施,包括积极参与中山大学核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蚊子工厂”的规划与建设,确保在今年12月实现投产;制订“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的发展规划战略报告;加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申请成立SYSU-IAEA昆虫不育技术协作中心;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水平学科人才等。

        我们坚信,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三个面向”,聚集“媒介防制技术研发”这一重点研究方向,重视创新、加强转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成为全球蚊媒控制技术原始创新的策源之地、产业发展的蝶变之地、人才聚集的凤栖之地”的建设目标,为构建国家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中山医学院党委书记    吴忠道          

(初审:谭勇;审核:王斌;审核发布:吴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