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吕芳丽教授赴科摩罗抗疟纪实(I)

发布人:贺素磊

题记:2021年6月10日,我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吕芳丽教授赴非洲科摩罗执行抗疟任务。尽管这是吕教授第二次前往非洲抗疟,但这次情况特殊,包括非洲大陆在内的全球新冠疫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南非株”的传染性更强。可以说这次去非洲执行抗疟任务确实有点“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的英雄豪气,彰显出中山医人为全球健康作贡献的情怀!为此,在吕教授出发前,我特别交待她要注意个人防护,并希望她将赴外工作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让我们与她一道分享这特别日子里的 “苦与乐”。——吴忠道

2021年6月10日,我们4人组成的商务部援科摩罗第I期疟疾防治技术援助项目专家组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出发,在肯尼亚的内罗毕乔莫·肯雅塔机场中转,历时3天,终于在6月12日中午抵达科摩罗的赛义德·易卜拉欣王子国际机场。目前正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并且出现变异株,据了解中转地肯尼亚的新冠肺炎感染率较高,因此我们在飞机上只能采取不吃、不喝、不摘口罩的办法,以防止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风险。

科摩罗联盟(简称科摩罗)位于非洲东海岸,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主要由大科摩罗岛、莫埃利岛和昂儒昂岛组成,总面积1,862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科摩罗人口约80万。科摩罗是农业国家,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全国可耕地面积7万多公顷,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和薯类,粮食不能自给,需从国外进口。丁香、香草、依兰等经济作物是科摩罗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和外国援助,赤字居高不下。据《2018年人类发展报告》统计,2018年,科莫罗人类发展指数(HDI)在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65位。科摩罗缺医少药,全国只有82%的人口可享受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每7500人拥有一名医生,每342人有一张病床,每千人有10部电话。平均寿命男性58岁,女性63岁。

科摩罗自1975年11月13日和中国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友好、合作顺利,中科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2020年2月10日,科摩罗向中国捐款100欧元,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其实科中友好协会最初打算向中方赠送一箱口罩,“但他们跑遍了当地的超市和药店也没有买到”,所以协会决定募捐“100欧元”,支持中国人民抗疫。

莫罗尼是科摩罗的首都,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然而多数房屋低矮破旧、道路狭窄、街道坑洼不平、交通落后、经常停电停水,无法感受到城市的便利,缺乏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设施。科摩罗自然资源稀缺,主要依靠进口,物价很高,例如当地产的西红柿要25元人民币一公斤,进口大米要20元人民币一公斤,一个普通电风扇要500元人民币。在网络通信方面,科摩罗在多国的援助下刚刚有了3G网络,但手机信号覆盖范围不足国土面积的一半,多数村镇仍以公用电话和有线电话为主。科摩罗的儿童经常从事家务和农业劳动,以补贴家庭。相较于科摩罗的环境和生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生活在中国真是一件多么幸福和自豪的事,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近年来大科摩罗岛的疟疾有反弹,主要原因与该国卫生系统薄弱有关。当地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疟疾流行状况的常规调查、疟疾的诊断和治疗都处于停顿状态,室外灭蚊工作也无法开展,因此导致恶性疟疾的发病率明显回升。中国援科摩罗疟疾防治技术援助项目专家组万里驰援科摩罗抗击疟疾,将进一步明确当地疟疾回升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新的控制疟疾的方案,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吕芳丽 2021年6月17日当地时间)

图1 中国援科摩罗疟疾防治技术项目组部分成员

图2 抗疟团队在科摩罗驻地开辟的菜园

图3 科摩罗中等收入家庭(左)和普通家庭(右)的住房

(稿件来源:寄生虫学教研室,初审:张晓红,审核:王斌,审核发布:吴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