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十四五”医学规划教材《生理学》(第4版)编写会顺利召开

发布人:贺素磊

        2021年6月12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承办的高等学校“十四五”医学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理学》(第4版)编写会召开。会议由教材主编、中山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向秋玲教授主持召开,受广州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用线上形式举行。高等教育出版社瞿德竑主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院长高国全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王庭槐教授,以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山西医科大学、苏州大学等全国十多所医学院校的编委应邀参加本次会议。

图 高等学校“十四五”医学规划教材《生理学》(第4版)编写会线上会议

        会议首先由中山医学院副院长高国全教授致欢迎词。他强调教材编写在新时代的重要性,指出中山医学院在教材建设方面具有优良传统,并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奖,希望新一届编委能够传承《生理学》教材编写的优良传统,同时在适应“五新”、数字化、思政等方面不断创新,编写出精品教材。接着,我校国家名师王庭槐教授做了《后疫情时代,新医科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专题报告,分别从“新医科”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改革以及教材建设三方面进行了生动详实的阐述,提出了教材建设要做到“少而精”,“易学易懂启思”,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好奇心,教材思政“润物细无声”,教材形式数字化、立体化、多样化、随身移动化。之后高等教育出版社瞿德竑主任提出新一版教材要契合高教出版社理念,编写成为高质量的新形态教材,并详细说明教材修订要求。随后,向秋玲主编对教材修订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她指出本次教材修订是在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结合教育部提出的全面提升教材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生理学》教材修订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建设适应新时代“五新”的新形态教材,在修订中要突出专业知识“易学易懂启思”、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以及教材形式数字化的修订特色。最后,编委会成员进行分组讨论,对各章节如何突出特点进行纸质内容修订,以及如何开展数字课程建设进行深入交流。

        会议统一了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原则要求,保证了教材建设立足于教学实际、适应“新医科”建设和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传承创新、编写高质量新形态教材奠定坚实基础。

(稿件来源:生理学教研室,初审:张晓红,审核:高国全,审核发布:吴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