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学院引才论坛重磅开启

发布人:陈素

一、单位介绍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历史悠久,源头可追溯至1866年成立的博济医学堂,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学院坐落于气候宜人的广东省会-广州,校园毗邻多家高水平医院,临床资源丰富,是从事转化医学研究的极佳场所。学院继承和发扬“中山医”的优良教学传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球医学教育标准和“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和“名医摇篮”办学战略,进一步突显了“三基三严三早”办学特色和“中山医”良好的品牌效应,教育质量一直稳居国内前列,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社会声誉。

1.平台建设

       学院建有多个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平台,及高度共享的医学实验技术平台,涵盖了配备双光子、超分辨、高内涵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一批先进设备的科研仪器中心,与各附属医院紧密合作,全面服务于学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2.优秀人才

       学院汇聚了一大批高水平师资队伍,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人员约243人,获得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等41人次,部省级等人才项目72人次。其中国家级引进人才数量居于国内医科院校前列。

3.科研实力

       学院坚持聚焦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健康需求,以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培育顶尖科研团队为关键任务,大幅提升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近三年来,学院获得各类科研项目534项,经费累计约4.5亿元,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获发明专利授权77项 ,一批突破性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Nature、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Cell Biology、Immunity、Cell Stem Cell、European Heart Journal、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高水平期刊,并积极推动转化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

4.新机遇  新发展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协作中心正式成立,华南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精准医学科学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归属管理,多栋新建的科研楼即将落成,学院还与中山一院等中大附属医院合作建设先进医学技术中心等平台,进一步促进基础与临床的深度融合,加强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将极大提升医学学科建设水平。

二、日程安排与地点

时间:  12月25日  参会学者报道

           12月26日  学术报告及参观交流

           12月27日  主题大会

备注: *以上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受疫情影响,本届论坛将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论坛将为受邀线下参加的学者统一安排参会期间食宿,并提供相应交通补贴。

三、邀请对象

         生物医学及医学信息学等领域取得一定成绩或具有发展潜力的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

四、招聘方向

         病原生物学与热带病防治、干细胞生物学与组织再生、神经疾病基础与神经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基础与转化研究、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学、慢性炎症与代谢性疾病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基础与司法鉴定应用研究、生物医学信息等。

五、招聘岗位

1.引进人才 

(1)领军人才

       从事具有重大创新性、发展前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与此相当,或者在临床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年龄不超过50周岁。

(2)中青年杰出人才

      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国内外认可的专业成就,取得国内外公认的科研成果。年龄不超过40周岁。

(3)青年学术骨干

      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发展潜力,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年龄不超过35周岁。  

(4)青年优秀人才(助理教授)

      教育科研背景良好,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和较好的发展潜力,需取得最高学历不满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专职研究人员 

(1)博士后

      年龄在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国内外优秀博士。

(2)特聘副研究员

      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经历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具有较大学术潜力;原则上取得不少于2项代表性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减少到1项;年龄不超过38周岁。

(3)特聘研究员

      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具有博士后、讲师或者助理教授工作经历的人员;原则上取得不少于3项的代表性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适当减少;有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经历申请者优先考虑。年龄不超过38周岁。

六、在线报名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山大学人才发展办公室”,点击菜单栏“招贤纳士”中“我要报名”跳转至报名系统,或扫码左方二维码进入系统,选择“中山医学院”进行报名。或将简历发送至邮箱:zsyrs@mail.sysu.edu.cn。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老师、朱老师

邮箱:zsyrs@mail.sysu.edu.cn

电话:86-20-87332129

网址:http://zssom.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