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山医学院学术节进行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2021年12月7日下午,第十三届中山医学院学术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学术论坛在北校园科技楼15楼博爱厅举行。论坛邀请了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及中山医学院的专家做专题报告。论坛由中山医学院高国全教授主持。

▲高国全教授主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康铁邦教授作了题为《细胞外泌体与肿瘤靶向治疗》的报告,康教授首次发现了骨肉瘤细胞系和组织中的exon-intron融合基因,融合基因产生的翻译产物Rab22a-NeoFs可驱动骨肉瘤发生肺转移,针对骨肉瘤为何偏好于肺转移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华南理工大学高平教授在《Myc-Driven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and Gene Regulation》的报告中分别从Myc在肿瘤中发挥的功能、Myc在癌基因转录过程中的“帮凶”、Myc介导的表观遗传修饰作用以及Myc抑制基因四个方面详细讲解了Myc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不同功能。中山医学院李隽教授分享了《泛素化酶TRIM37促DNA损伤炎性的分子机制》的工作,发现在DNA损伤过程中,ATM激酶磷酸化诱导TRIM37入核,通过TRAF6的TRAF区域与NF-κB的K309位点结合,激活NF-κB炎症信号通路,进而可促进放化疗抵抗。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石国军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内质网蛋白质的质量控制与代谢性疾病》的报告,石教授从内质网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调控内质网稳态的分子靶点以及靶向调控内质网稳态以治疗疾病三个方面阐述了内质网稳态在代谢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相关调控分子。中山医学院高国全教授做了《代谢性疾病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报告,主要从PEDF和高尿酸两个方向介绍了二者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学术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报告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科研创新研究的魅力与活力,极大地启发了与会者的思考,现场气氛活跃,参会学生积极提问,与会专家对中山医的学生素质及学院浓郁的学术氛围给予了高度赞许。
(稿件来源: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系,初审:何军芳,审核:周家国,审核发布: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