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成建定教授团队、项鹏教授团队分别荣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发布人:张晓红

2022年4月15日,广东省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表彰了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单位和个人。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176个项目。包括自然科学奖2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技术发明奖1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42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104项)。

我院成建定教授团队(成建定、胡丙杰、唐双柏、陈艺莉、彭龙云、赵乾皓、黄雷、张立勇、黄二文、吴秋萍、郑晶晶、郑大、周南、殷坤、毛丹蜜)的项目《不明原因猝死的分子病因系列发现及其应用》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我院项鹏教授团队(项鹏、李伟强、陈小湧、姜美花、汪建成、彭延文、王涛、王茂生、黄玮俊、张小然、任杰)的项目《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特性、治疗机理与临床转化的系列研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获奖项目介绍

不明原因猝死的分子病因系列发现及其应用

项目主要完成人:成建定、胡丙杰、唐双柏、陈艺莉、彭龙云、赵乾皓、黄雷、张立勇、黄二文、吴秋萍、郑晶晶、郑大、周南、殷坤、毛丹蜜

项目介绍:百年来,青壮年不明原因猝死综合征(SUNDS)病因不明,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本项目阐明了中国人SUNDS流行现况、危险因素及若干形态学特征,首次建立了SUNDS分子病变谱,实现了部分SUNDS精准分子病因诊断,解析了SUNDS发生的一系列新机制,拓展完善了猝死机制的功能学诊断技术体系。代表性成果发表于专业主流学术期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出版学术专著。成果应用于不明原因猝死相关命案的法医学精准死因鉴定,在部分疑难复杂、社会影响重大案件的鉴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果还被应用于临床猝死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危险分层,挽救了家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生命;本项目在促进依法治国、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类健康中发挥了社会效益。

 

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特性、治疗机理与临床转化的系列研究

项目主要完成人:项鹏、李伟强、陈小湧、姜美花、汪建成、彭延文、王涛、王茂生、黄玮俊、张小然、任杰

项目介绍: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重点、面上项目等资助下,项鹏教授研究团队聚焦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治疗机理与精准治疗,系统解析了MSC的分子标志、发育谱系与功能特性,发现了适合不同组织损伤修复的MSC功能亚群;揭示了MSC多维度、多靶点的损伤修复机制,建立了MSC精准靶向治疗新策略;证明了MSC治疗移植排斥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发现其治疗有效的关键靶点。研究成果为发现MSC功能亚群、揭示MSC治疗机理、精准选择适应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Res、Nat Commun、Leukemia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被Nat Rev Nephrol、Nat Rev Microbiol、Nat Commun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正面引用,并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评价。

我院将充分发挥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示范引领作用,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着力提升基础医学研究水平,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注重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中山医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科研工作室,初审:张晓红,审核:周家国,审核发布: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