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学院2022届博士毕业生吴卓幸:不忘初心 乘风破浪

发布人:张晓红

中山医学院2022届基础医学博士毕业生吴卓幸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吴卓幸。非常荣幸能做为博士毕业生代表在这里发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经意间,五年硕博士时光仿佛弹指一挥,又来到了凤凰花开的路口。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22届全体中山医毕业生向指导、关心、包容过我们的老师,同学和亲友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为前行时的我们点亮引航灯,与成功时的我们分享喜悦,给遭遇困难和挫折时的我们提供鼓励和帮助。是你们成就了坐在这里的我们,谢谢你们。

回望在中山医的五年科研历程,有PCR反复失败的辛酸,有写代码2小时debug2天的痛苦,有怀疑自己是否合适搞科研的迷茫,同时也有成功解决问题后的激动和豁然开朗。

五年前,怀抱着对科研的热情,我来到了中山医。当时的我刚刚结束一年的临床工作,在本科阶段也完全没有科研经历,连NCBI和pubmed都不知道的我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科研小白。因为对非编码RNA研究感兴趣,我选择了一位基因组学方向的导师。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的导师问我会不会编程语言,一脸懵的我最后硬生生得挤出了一个回答:本科的时候学过VB。实际上,当时的我心想:难道搞生物研究也要像程序员一样写代码?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才知道编程语言对于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性,她就像画师手中的画笔,裁缝手中的剪刀,我告诉自己,要想在基因组学方向有所成就,就必须学好编程。为此我白天做实验,晚上学python,学装软件,并尝试去重复一些已有的分析。最后,在实验室的优越的平台和导师的帮助下,我的编程分析能力有了显著性提升,并在第二年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课题。此后我保持平均每天30-50分钟左右的学习时间,将已经早已忘光的统计学重新拾起,并将线性代数和机器学习收入麾下,而也这为我第二个课题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五年的蜕变,我已从当年的幼苗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生就像骑自行车,想要保持平衡就必须不断前进。而要不断前进则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得超越自我。毕业后我将奔赴海外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而在座的各位,有的会作为研究生重新进入校园,有的会成为医生,老师,也有的会像我一样从事科研工作。但我想,我们所走的路是一致的,那必是一条自迩而远、迸发向前、自强不息的路,体验难寻的风景,感悟人生的意义。随着新冠疫情暴发和贸易战的到来,我们重新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而作为中山医人,我们应当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领域中不断深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要再一次感谢中山医。在这里我遇到了负责的导师,得到了大量的科研训练,也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而我们也将一生铭记在中山医的这段时光,因为这里有我们留下的足迹、迸发的激情和难忘的青春记忆。同时也祝愿自己和在座的各位同学们在在未来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乘风破浪。

谢谢大家。

 

(初审:张晓红,审核:陈琼珠,审核发布: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