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疟疾时代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人体寄生虫学教育 ———第十五届全国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研讨会

发布人:张晓红

2022年7月16日,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广东省媒介生物防制技术工程中心、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广州市医学会细胞形态学诊断分会协办的“第十五届全国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线上线下同步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全国45个院校、科研院所从事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科研和防治的327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疟疾消除后的人体寄生虫学学科与课程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我国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会议主题,14位与会专家学者轮番登场,14个专题报告精彩纷呈。中山医学院党委书记张琪、副院长王淑珍出席会议。

第十五届全国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研讨会-线上腾讯视频会议截图

 

研讨会开幕式于上午9时举行。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党委委员、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吕志跃教授主持。中山医学院党委书记张琪教授致欢迎辞,张书记介绍了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科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在思政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喜人成绩,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大会主席、中山大学党委委员、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主任、广东省媒介生物防制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吴忠道教授回顾研讨会15年的发展历程,从首届研讨会19所高校36人线下参会到本次研讨会45所高校、科研院所327人线上线下同时参会,彰显了全国同行对寄生虫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所长周晓农研究员作为用人单位代表致辞,他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强调了全国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研讨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了回归人才培养初心的重要性。

会议报告分为4个部分,分别由郑葵阳教授(徐州医科大学)和苏川教授(南京医科大学)、沈继龙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和程训佳教授(复旦大学),齐永芬教授(北京大学)和梁韶晖教授(温州医科大学),刘登宇教授(广西医科大学)和方强教授(蚌埠医学院)主持。各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吴忠道教授(中山大学)作题为“探索人体寄生虫学学科与课程建设新增长点的思路与实践”的报告。周晓农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题为“全球热带病防控的新视角”的报告。沈继龙教授(安徽医科大学)作题为“One Health行动计划的建议与译文的商榷”的报告。程训佳教授(复旦大学)作题为“人体疾病生物学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实践”的报告。伦照荣教授(中山大学)作题为“寄生虫学教学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些基础问题”的报告。苏川教授(南京医科大学)作题为“人体寄生虫学纵横谈”的报告。辛致炜教授(成功大学)作题为“线上线下混合授课在医学寄生虫学上的应用”的报告。王勇教授(南京医科大学)作题为“新形势下寄生虫学的学科地位和面临的主要挑战”的报告。吕芳丽教授(中山大学)作题为“寄生虫学知识的拓展:疟疾与新冠肺炎的相互影响”的报告。吕志跃教授(中山大学)作题为“科研创新训练融入寄生虫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季旻珺教授(南京医科大学)作题为“寓全健康理念于血吸虫病防治虚拟仿真项目建设”的报告。陶志勇副教授(蚌埠医学院)作题为“《媒介生物学》课程构建”的报告。彭小红副教授(桂林医学院)作题为“基于OBE理念的‘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混合式课程设计及实施”的报告。宫梓琳老师(佳木斯大学)作题为“黑龙江省华支睾吸虫感染、诊断和综合防治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的报告。11位资深专家和3位青年才俊围绕“中国寄生虫病防治的成功经验与启示”、“融入大健康理念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与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教学改革” 等三方面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报告。

会议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进行热烈交流讨论,线上线下思维碰撞、集思广益共谋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诸欣平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沈继龙教授(安徽医科大学)、郑葵阳教授(徐州医科大学)、徐文岳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刘登宇教授(广西医科大学)、崔晶教授(郑州大学)、齐永芬教授(北京大学)结合课程改革、学科建设和教学理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点评发言并高度评价此次大会取得的显著效果。中青年教师代表陈琳副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吴瑜副教授(中山大学)全程聆听后发表由衷感想,年轻教师均表示深受鼓舞,立志赓续老一辈寄生虫学工作者的科学家精神,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新医科背景下的新教学模式,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发挥新时代寄生虫学人的智慧与担当,为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汪雪兰副教授高度称赞研讨会的主题内容与高效组织,从药理学与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融合的角度提出建议,引起与会人员热烈讨论。

中山医学院王淑珍副院长充分肯定研讨会的全球视野、立意高远、领跑优势、受众广泛,期望人体寄生虫学在医学的基础教育中,继续发挥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铸魂育人的示范效应。

大会主席吴忠道教授结合专家讨论意见,提出在本科教学规范中形成《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专家共识、召开全国寄生虫学虚拟教研室线上集体备课会、2023年在广州举办纪念徐秉锟教授百年诞辰暨寄生虫学学术研讨会等建议,获得与会人员一致赞同。

下午7时,大会在吴忠道教授和吕志跃教授的总结和寄语中落下帷幕,与会者的思想共鸣仍在微信群里继续。

 

第十五届全国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研讨会-线下参会师生合影

 

从2007年到2022年,研讨会历经十五个春秋而初心不改。十五载同舟共济,十五载历久弥新。此次大会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也是寄生虫学专家、学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充分展现了当代人体寄生虫学同仁“守正创新,一起向未来”的决心和人体寄生虫学稳步提升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也为后疟疾时代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人体寄生虫学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

 

(稿件来源:寄生虫学教研室,初审:张晓红,审核:王淑珍,审核发布: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