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学院顺利举行“科技促振兴,学子献爱心”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团中央“三下乡”工作精神,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陈心陶教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家精神,践行中山大学“三基”“三早”大学生创新培养模式,中山医学院积极策划“科技促振兴,学子献爱心”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项目,带领中山医学子走进学院与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前期共同建设的国家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陈心陶精神教育基地”,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角度出发,把高校文化、科技、卫生、教育等力量集结起来服务乡村基层,促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果。
“三下乡”项目的主要内容为:继承和发扬人民科学家陈心陶教授的科学家精神,项目师生团队将世界前沿科研技术“以蚊控蚊”生态防治蚊媒病技术推广应用于南山镇,以科技促振兴,将陈心陶教授曾经消灭血吸虫的地方持续打造成为“无蚊社区”,同时带领学生们深入乡村,了解国情民生,培养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项目由学院党委委员吕志跃教授与学院团委副书记黄山老师担任负责老师,寄生虫教研室蚊媒病防控技术团队的专业教师给与技术支持和指导,带领优秀研究生与本科生学生团队18人组成“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此次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于7月14-16日在中山大学北校园开展。项目师生团队在校内组织“以蚊控蚊”先进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蚊媒实验所需的捕捉、释放、解剖、鉴定等基本技术培训,并组织学生赴东莞参观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蚊子工厂,为后续乡村调研与科技应用打下基础。

图1.“三下乡”项目校内启动仪式

图2. “三下乡”项目校内培训现场
第二阶段于8月21-25日在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进行。我院与南山镇党委合作建设中山医学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双方共同举行了“三下乡”项目启动仪式与基地揭牌仪式。学院蚊媒病防控师生技术团队深入南山各村(居),开展蚊媒本底调查、蚊媒采集与鉴定、工程蚊释放、数据采集与分析、蚊媒病防控社区科普宣教等活动,拉开“无蚊社区”建设工作的序幕,为南山建设“无蚊社区”提供实验数据支撑。
在南山镇三下乡活动期间,学生队员还前往陈心陶教授纪念地深切缅怀陈心陶教授,学习其“治学严谨、人民至上、把科研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学家精神;赴南山镇周边溪流进行寄生虫宿主螺的采样调查,调研乡村健康环境状况;入户探访慰问乡村农户,访谈当地群众,了解乡村民情民生;开展了“学子献爱心”活动,组织一批学生入学所需的各类床上用品55套,捐赠给南山镇的贫困中小学生,希望他们能奋发图强、努力读书,成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图3.中山医学院党委与南山镇党委领导出席“三下乡”项目启动仪式

图4. 蚊媒病防控师生技术团队现场调研、实验活动照片

图5. 缅怀陈心陶教授、查螺调研、入户探访、爱心捐赠活动照片
党建引领风帆劲,乡村振兴正当时,中山医学院学子以青春献礼二十大,学党史砥砺初心,办实事践行使命。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全体成员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上了一堂精彩的“大思政课”,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将小我融入大我,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
心得体会
一个炎热的酷暑,一份难忘的经历,一趟满载而归的旅程。在暑假的最后一周,我跟随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前往南山镇参加“三下乡”活动。回看过去五天,我们参观初心学堂,学习陈心陶教授血防先进事迹,树牢“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坚定信仰;我们实地考察蚊子滋生地,向当地村民了解防蚊现状,崇尚“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精神;我们探访困难家庭,送去爱心物资和慰问,油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厚情怀……短短五天,不足以让我丈量南山镇的每一片土地,却足够让我从医学先辈的先进事迹、田野实地调研、与村民的坦诚交流中收获了太多感动。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会紧握这份强大的精神力量,刻苦钻研,学有所成,回馈社会。
——中山医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员张星皓
为期五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我受益良多:在初心学堂里从陈心陶教授在三水南山的战疫事迹中感悟“爱国、创新、奋进、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在田野调查中积累经验并养成重视实践的科研品质;在社区慰问中深入了解培育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民群众;在张琪书记的党课中学习吴孟超院士作为一名党员、一位医者、“一个大写的人”的事迹与精神,坚定学医初心。除此之外不能不提及的是这次活动所提供的与诸多同学老师交流平台让我收获了真挚的友谊与宝贵的教诲。最后回到陈书记在动员会上对我们参加活动的中山医学子提出的期许——担当,本次社会实践无疑促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更加具有面对风浪敢于担当的勇气。
——中山医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员李靖宇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人,要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这个暑假,我们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虽然活动只持续了短短5天,但活动内容却异常丰富多彩。通过活动,我们对先进的昆虫不育技术有了新的认识,看到了基层人民的生活面貌,深刻感悟了前辈们伟大的精神内涵,也希望秉承心陶教授的遗志,将科学理论知识与建设美丽新农村的实践有机结合,奉献我们新时代医学生的一份力量。
——中山医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员刘倩西
生无机巧姿,所贵唯实践。8月22日至26日,我作为中山医学院的一份子参加了学院在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举办的大学生“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中,我了解了陈心陶教授送走“瘟神”,抗击血吸虫病的故事,被陈教授的科研热情所震撼,为其爱国情怀所感动;走访慰问了当地村民,感受南山镇生态环境;更有幸能参与到张东京、郑小英教授的课堂之中,了解“无蚊社区”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与教授一同下乡走访村庄街道,实地取得实验数据,强化村民防蚊意识,科普推广昆虫不育技术。此后,我们在教授的指导下解剖蚊虫,了解其构造;同研究生师兄师姐一同采螺,返回学校实验室感受更专业的科研操作,更直观掌握寄生虫和野生螺之间的关系。在本次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锻炼个人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到更加精彩丰富的知识!
——中山医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员曹乐瞳
(稿件来源:学生工作办公室,初审:张晓红,审核:陈琼珠,审核发布:张琪)